离婚后我成了山神 第320章 无价之宝(1/3)

这幅书法作品最后的落款名字,也是熟悉的华夏文字,而且非常的简单。

看到最后落款的作者名字的一瞬间,许伯安彻底惊呆了了。

毫不夸张的讲,只凭借这简单的一个名字,如果这幅书法作品是真迹,那这绝对将会是国宝级的无价之宝。

许伯安伸出手去,轻轻的虚空点着这幅书法作品,仔细的数着上面的每一个字。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李白!”

没错,落款是“李白”二字。

许伯安看到这两个字的时候,不仅是傻眼,甚至觉得自己的手都有些颤了。

这……盆景世界内居然还有李白的真迹!也不知道是谁带进来的,这东西能落在一个土生土长的华夏人手里,简直是莫大的荣耀啊。

别的不说,李白这个名字,实在是太有名气了,就说是如雷灌耳都不为过。

实事求是的说,在华夏大地上,上至八十岁的老奶奶,下到三岁刚上幼儿园的幼童,都非常的熟悉李白这个名字。

甚至有些提前上早教班的幼儿两岁的时候都已经知道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了。

如此大体量的知名度,古往今来的无数文人墨客都望尘莫及!

而令人稀罕的是,李白留存世间的古诗和故事虽然有很多,但是却鲜有李白本人的手写真迹留下。

这个“鲜有”是客气的说法,也是谨慎的说法。

其实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李白墨宝真迹,按照最为官方的说法来讲,其实也就只有《上阳台帖》一幅真迹。

而这个真迹,更是只有寥寥二十五字而已,据专家估价,整幅作品的价值高达46个亿,这意味着每一个字都轻松超过了一个亿的价值。

这个档次的存在,放眼整个文墨收藏圈,都是绝顶炸裂、一骑绝尘的存在。

很多作品要说一字千金,那是褒扬、是夸赞,放在这幅《上阳台帖》书法作品上,却是纯纯的贬低了。

虽然“千金”这个词在成语中只是虚数是代词,但是即便是按照现如今的计量方式,一两黄金等于五十克,每克黄金五百元的市场价,这一千两黄金不过也就是两千五百万元罢了。距离这一个字近乎两个亿的价值,依旧相差甚远。

虽然这只是对这样国宝的估值,并不可能真的拿来卖这么多钱,但是当年《上阳台帖》这幅书法作品最后一次的成交价却高达六万块大洋。

听起来可能不算多,但是这一成交价在当时足以买下帝都200多座四合院,纵观古今,帝都的两百多座四合院是什么概念,就无需多说了,这样一说,《上阳台帖》的价值就很直观了吧。

当然,这个被称作是一级文物中的国宝文物的极品存在,不仅是因为李白真迹出名,还因为《上阳台帖》这么多年来,被古往今来的无数收藏过他的人题跋盖收藏印章。

其中,大名鼎鼎的宋徽宗、清代乾隆皇帝等人都曾为《上阳台帖》题跋或盖章。

想到这里,许伯安急忙仔细的看了看这幅书法作品。

果然,除了李白自己的落款外,一旁还有着一行瘦金体书法的题签:“唐李太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白”。这与《上阳台帖》书法作品上宋徽宗赵佶的题词文字如出一辙。(相关内容纯属虚构,勿较真)

宋徽宗赵佶的书法造诣本就极高,他开创了“瘦金体”这种新的书体,一种极具个性的书法风格,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言简意赅的说,他本人的墨宝就很值钱,更别说搭在李白的真迹上了。

毫不夸张的讲,许伯安若是将这幅字画带出去并公布于众,将会在现实世界中造成不可估量的巨大轰动。

只凭这幅字,倘若出售。许伯安立马就能财富自由的不能再自由了。若是捐赠,那也肯定能过得顶尖的名气。

许伯安哪怕现在已经觉得自己不缺钱了。但是看到这种稀世珍宝,心里还是怦怦直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