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十七 苏咏霖建军(2/3)

战争之中,个人的精悍并不能主导战争的走向,军队的组织度才是战争走向的关键因素。

就算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兵从来不曾手握钢刀斩杀敌人,只要能机械式的做出相对应的战术动作配合战友,也就足够了。

战场经验总归是要实战打出来的。

苏咏霖有陆战经验,也有水战经验,但是都不是和正规对手打的,而是和同样的一群私盐贩子打,感觉算不上什么正经的战斗经验。

他并不清楚自己算不算军事天才的那种,他也没有办法向那位能说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战神岳飞请教什么是打仗,可事到临头,不逼一下自己,谁知道自己有多少潜力?

所幸,他第一次要对付的也就是一群荒废训练的“八旗子弟”。

就算以后壮大了压力更大了,也不至于到岳飞那种刚登场就要和巅峰时期的金军交战的程度。

因为金军也和宋军一样,回不到巅峰了。

金、宋、西夏、大理,其实都一样,在无尽的对峙之中,都已经步入衰退期,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锐利,谁也奈何不了谁,大家开始了比烂环节,就看谁比谁更烂。

真要说劲敌,可能就是现在还远未真正成长起来的蒙兀诸部了。

这样想着,苏咏霖便稍微有些放心,随后制定了严密的训练计划。

他计划在正式起事之前,把这支一千人的作战部队全都变成至少能听懂自己的命令并且执行的【军队】。

很快,苏咏霖就公布了自己制定的一揽子整军训练计划。

既然要成军,首先公布的自然是编制。

考虑到实际作战需要,苏咏霖基本参考了王安石时制定的将兵法,采用三级编制,为了显示和宋军的不同,稍微更改一下军称。

宋军中基础单位为火,一火十人,苏咏霖则设一班十人,置班长。

宋军以五火为队,一队五十人,设队长指挥,苏咏霖改队为排,一排五十人,置排长。

宋军中又以十队为一营,辖五百人,为最基础的作战单位,这里苏咏霖就不改了,也设营作为基础作战单位,辖五百人,设营长统领。

将兵法中,以营为基础作战单位,以若干营为一将。

全军根据战区不同,不同地区设不同数量的将,上下之间尽量不打乱部署,以此改良宋军早期将不知兵兵不识将的问题。

苏咏霖只有一千人,设两个营,连最低限度的一将三千人也达不到。

他不好意思自称将,所以就告知赵开山,于是赵开山自称大统领,任命苏咏霖为指挥使,指挥这两个营。

他让亲信苏绝、苏海生分别担任两个营的营长,苏绝统领的营为白虎营,苏海生统领的营为朱雀营。

营下面的十个排按照天干名称,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排号,排下面的五个班则单纯用一二三四五来命名。

这样细致的规定下,就算是一个最基础的士兵也能明确自己的所属。

比如一名士兵隶属白虎营丁字排第三班,是谁的部下,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还有苏勇统领的仅有的三十名骑士作为苏咏霖的亲兵卫队。

这一规定之下,全军首先进行人员登记。

苏咏霖手下不缺能读会写的人,大家一起上阵,很快就把全军花名册搞定。

姓氏,名字,年龄,籍贯,家有几口人等等,只要是能记录下来的,全都记录下来,但要是有人不知道自己多大,那也只能空着。

花名册搞定之后,军职的安排也立刻颁布。

基本上担任军官的都是苏家自己人。

这是为了让军队更快的形成战斗力,也是为了更好的掌控军队,一举两得,无可厚非,谁也说不出一个不是。

三级军官安排完毕之后,建军也就实际上完成了,从开始乱糟糟一团到现在秩序井然全部搞定,也就过去两个时辰。

苏家这个私盐贩子集团的高效率办事的习惯放在这种正事上也是非常的契合——打仗和贩私盐,都是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