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游戏也太真实了 第316章 穿深不够?那就用当量来凑!(2/3)

“扯淡呢,虎式有这防御?那明显是复合装甲好吗!”

俩个小玩家因为坦克的性能吵了起来。

不过这只是一段小插曲罢了。

站在一旁的楚光,看着不远处那台征服者十号的残骸,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

只不过碍于自己威严的人设,人多的时候他笑的不是很明显。

整个靶场里只有一个人表情沉重。

那便是瓦努斯。

曾经是军团千夫长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征服者十号坦克的真正实力。

只见他摇了摇头,泼了一盆冷水道。

“没用的。”

“这已经是第十二次实验了。”

“就算穿了,也说明不了什么。”

虽然听不懂那些人在喊什么,但那兴高采烈的表情根本不需要看懂。他用脚趾头都能猜到,那些人在高兴什么。

一台已经报废的坦克。

打了足足十二发才穿,而且穿的还是侧面装甲。

坦克周围的步兵和车载机枪只要不是摆设,真到了战场上,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开火的机会。

蚊子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兴奋劲儿过了之后,他百思不得其解地挠着头。

“不科学啊……”

“这装甲也太抗揍了!”

对标T72?

T72可没这么硬。

改进型号出来之前,侧装甲也就80mm。

更何况他们用的是空心装药的破甲弹。

侧面不挂N罩、爆反、格栅,别说是老毛子的T72了,就是M1、豹二也得怂啊。尤其是豹二那种弹药架放在车体里的,左前方要是穿个铅笔大的眼儿,运气不好头都给炸飞了。

为了提高穿甲能力,蚊子甚至牺牲了有效射程,在维持推进药不变的情况下,将III号弹头战斗部的重量提升了足足1.5倍。

目前该型号被他命名为串联破甲弹,虽然射程相当感人,仅有150m,但垂直面上的最大穿深已经达到了惊人的400mm!

这征服者十号坦克的侧面装甲,怎么看都不至于有这么厚,而且外面也没挂反应装甲。

蚊子思来想去,也只想到两种可能。

绝逼是出BUG了!

反正肯定不是自己的问题!

听着蚊子的嘀嘀咕咕,楚光将他的困惑转述给了站在旁边的瓦努斯。

而后者在听完蚊子的困惑之后,很简洁地给出了回答。

“……军团的主力坦克是征服者5号轻型坦克,对付一般变异生物或者幸存者聚居地,一般装甲不是很厚。而征服者10号重型坦克,在设计之初就是以大裂谷、企业这类拥有一定工业能力的势力为假想敌。”

“复合装甲、正压三防系统、低电子器件依赖度、持久作战性能……这些都是设计中的重点。”

“尤其是装甲,征服者十号的车体装甲,在两层均质钢之间有一道特种陶瓷和纤维的夹层,该夹层的表面还有轻质耐高温多孔材质保护。一般破甲弹的金属射流在贯穿第一层均质钢之后,会在第二层沿夹层表面扩散,导致射流迅速失焦。”

“单纯讨论装甲厚度没有意义,破甲弹的金属射流根本破不了第二层。如果是原装无损的征服者十号,你们用破甲弹打十发都未必管用。不如直接上硬芯穿甲,说不定还更容易穿一点。”

众所周知,金属射流一旦失焦,就像水枪的枪口接了个花洒,穿甲能力直接归零。

用足够的数量和相对便宜的成本击溃对手,是军团一贯的战略思路。征服者十号坦克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在性能上超越大裂谷的装甲,而是为了拉高对方的击毁成本。

如果随便一名步兵扛着无后坐力炮打黑枪都能将坦克击毁,装甲洪流也就失去意义了。

能在第十二发的时候击穿,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这台坦克已经被放在这里当靶子轮了无数遍。

搞不好破甲弹的金属射流,都把夹层表面的“导流空隙”给填满了!

对于瓦努斯的回答,楚光并没有气馁,只是淡淡笑了笑。

“没事,对付不了征服者十号,欺负一下轻型、中型载具还是没什么问题的。更何况破甲弹的路子走不通,我们还有别的方法。”

瓦努斯好奇问道。

“哦?比如?”

楚光看向了蚊子。

“开始测试二号装备吧。”

见管理者和自己说话,蚊子连忙点头道。

“好嘞!”

客户对一号装备的威力不满意在情理之中,他自己对那东西的威力也不是很满意。

不过不要紧。

他为征服者十号设计了两套应对方案,使用更大穿深的串联破甲弹只是其中之一。

如果穿不了,那就炸!

靶场的坦克残骸已经经不起二次折腾,蚊子带着楚光和瓦努斯,前往了二号武器的试验场。

光秃秃的土地上修着一座钢筋混凝土工事,整个工事仿造坦克的形状,模拟出了车体、负重轮的结构。

瓦努斯看到这东西之后没说什么。

然而当他目光落在了射击掩体背后的铝合金支架,以及支架上的六旋翼无人机时,整个人却是愣了下。

“这是……”

楚光还没说话,站在一旁的蚊子已经眉飞色舞地介绍了起来。

“这是我们地精科技为征服坦克打造的二号装备——‘弹簧刀’自杀式无人机!当然,我更易愿意称之为‘会飞的反一切IED’!”

瓦努斯一脸茫然。

哪怕是看了VM上的同传翻译,他也没听懂这家伙在说什么。

不过蚊子本身也不是说给他听的。

真正有权利拍板作决定,下单购买军火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站在旁边的管理者。

他只需要把这位舔舒服就足够了!

“……六旋翼结构,确保了机动性!固态氢电池供电,确保了续航!由于机壳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它在能够在锁定目标之后折叠旋翼,做无动力滑翔!我们改进了无人机的马达输出功率,它的最大负载能力甚至能够达到15公斤!”

“15公斤的负载!嘿嘿,如果全部用来搭载混合炸药,它的爆炸威力甚至能够媲美两发串联155mm!”

“我们为弹簧刀设计了两种战斗部,可以安装在无人机的头顶,也可挂在无人机的下面俯冲攻顶。由于旋翼可折叠,我们的弹簧刀除了平地起降,还能弹射或者空投。”

“总结一句话,这东西既能反装甲,又能反步兵,非常滴好用!”

整个无人机大概相当于Y-1萤火虫的放大版,马达由李斯特工厂生产,碳纳米设计由科考团完成,控制程序是小柒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