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岸之我非大侠所欲只从心 四百九十六 2008年第一场雪(1/2)

柳峰长长出了口气,难啃的两块骨头终于啃下了一块。

城区供电公司劳务转签工作完成后,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原来观望的各单位除了青云县供电公司外,全部在之后的两个休息日完成了转签合同工作。

青云县供电公司大部分员工在年末最后一天完成了转签工作,只有31名员工坚决不签,并且放言,如果不给他们解决身份问题,他们就要到北京上访,就要打官司。

柳峰将情况汇报到游久那里,游久说道:“通知陈书记去趟青云县供电公司吧,把问题解决喽。”

想到昨天陈一德在城区供电公司的作为,柳峰说道:“青云县供电公司这31名员工情况很特殊,陈书记不了解情况,怕是解决不了。”

“你了解吗?你若是了解就你去。”

“我了解,而且还算是给这些员工留下过不错的印象,相对好说话一些。直白地说,在不给他们解决身份的前提下,如果我解决不了,整个鹰岛电力就没有人能解决得了。”

“是吗?”游久露出玩味的表情。

柳峰没有说大话,他早就意识到了,在做思想工作方面,哪怕是鹰岛电力领导班子成员也达不到自己的水平。

“不是吹牛。但是,我依然不敢保证一定能够成功。因为他们的情况真是太特殊了,如果他们坚决去法院起诉我们,孤注一掷地坚持上访,实事求是地说,鹰岛电力最后输的可能性不是没有。”

“为什么?”

“因为第一,他们已经在青云县供电公司工作十四、五年了,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

第二,他们所在的岗位基本上在生产骨干岗位,青云县供电公司某种程度上离不开他们,他们真要撂挑子,青云县供电公司的正常生产都要受到影响。当初就是因为青云县属于鹰岛市的边远贫困县,没有人愿意到那边工作,缺员严重,不得已才以临时工的名义招的他们。Μ.

第三,他们是在大河省电力公司履行了规范的临时用工录用手续的,结果一干就是十几年。”

柳峰说的这些确实是实情,存在着一旦打官司公司有败诉的可能性。当然柳峰的分析也有吓唬游久的成分,为自己下一步要求埋下伏笔。

游久沉默了,柳峰的介绍让他意识到,这还真是一个太过棘手的问题。

如果这31个人闹起来,包括最后真要诉讼到法院而鹰岛电力又输了,这31个员工成为正式员工,自己可是在劳务派遣工问题上、在整个北方电网系统撕开了一个大口子,对于自己的前途来讲,是福是祸可不好说。

“你准备怎么做?”游久认真地问道。

“眼下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试试,也是如果要我去我需要游总答应的一个条件。”

“讲。”

“大幅度提高他们的待遇,让他们感受到在没有办法和他们直接签合同的情况下公司对他们的关爱。”

“提高多少合适?”

“他们目前收入的80%—100%吧,我视情况而定。”

“这样做会不会引起连锁反应?其他劳务派遣员工也要求大幅度提薪怎么办?”

“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其他劳务身份员工基本都在营销口工作,而他们在生产口。最主要的是两者之间进来的渠道不一样,历史也不一样,他们原本的工资水平也比其它劳务派遣工高一些。”

31名员工之所以薪酬高一些,也得益于柳峰。柳峰刚到人资部当主任后,在青云县供电公司调研时,偶然知道了这31名员工的情况,他深感震惊。

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员工竟然以临时工身份无声无息地工作了这么多年,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收入水平如此之低,而且连“五险一金”都没有。

于是,柳峰让公司下属单位的那个劳务派遣公司和他们签了劳动合同,上了并补缴了“五险一金”,还把他们的薪酬水平提高了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