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这大明还有的救 第二百六十二章 废除匠籍(1/2)

x,最快更新朕这大明还有的救最新章节!

第264章 废除匠籍

众人见朱由校居然能如此轻易的同意,顿时欣喜不已。

“陛下圣明,臣等定尽心竭力,把此事办好。”

“工商诸业本就于国有利,朝廷自然要多重视,不可轻视凌辱,商贾是如此,工匠亦是如此。”

叶向高这么一番话也让朱由校起了别样心思,保护工商业在他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因此在他的思维中,这种意识根本不需要特别强调。

但叶向高、**星等人的话让他突然意识到,哪怕明代工商业特别发达,商贸已经与世界市场相连了,但是由于中国传统以来的观念,商人哪怕再富有地位也是很低的,任由官绅欺凌,商贾是如此,手工业者更是如此。

万历朝派遣矿税太监大肆敛财,这些太监腐官本就嗜钱如命。到了地方,见那些大官绅惹不起,自然专欺凌工坊、商贾等势弱之群。于是就视商贾如草芥,盘剥无度,搞得民怨沸腾,害的天下人都反对。

万历这种强盗式的搞钱方式,朱由校甚是看不起,哪有皇帝派人去明抢的。这方式也给天下人带了一个应激性后遗症,就是很怕皇帝乱来,无形中也增加了朱由校的压力。

因此借这个机会扶持下工商也自无不可,商贾是已经决心要保护的。

下一个便是工匠了,关于工匠,朱由校知道明朝有一个很着名的制度,那便是匠籍制度。

想到这里的,朱由校于是又将目光投向了工部尚书徐光启。

“朕之前说工商同样重要,但刚才你们说的都是保护商贾,但工匠呢?徐光启,你在工部干了大半年了,现在又执掌工部尚书,你可知目前我朝是怎么使用和管理工匠的吗?”

一直没有发言的徐光启闻言也站了起来,他本就是江南人士,家中也颇有产业,因此对于叶向高等人的话也甚是赞同,朝廷可以征税,但也不能欺凌霸道商贾百姓嘛。

只是他刚才一直在沉思前事,以至于空耳没有反应过来,现在见皇帝突然问答,这才收起思绪起身答道:

“我朝以业着籍,凡户三等:日民,日军,日匠。其中凡军、匠、灶户,役皆永充。其中匠户大体可分为轮班、住坐两类。

其中轮班工匠归工部主管,以三年为班,更番赴京输作三月。而坐班则归本地官府跟朝廷的专属机构比如军器局等管理,每月上工十日为期。”

徐光启两句话就把明代使用和管理工匠说清楚了,便是明朝的工匠都是世袭制度,不能改业。

并且轮班工匠每三年都要给朝廷免费打工三个月,坐班工匠更惨,每月要给朝廷免费打工十天。

这个制度极其不人性化,这也导致很多工匠都不想给朝廷免费打工,最后所幸不来上班,但朝廷也有应对办法。

“只是轮班工匠每三年远赴京城轮班,虽然服徭役的时间只有三月,但路程遥远者,轮班工匠往返动经三四月,则是每应一班,须六七月方得回家,如此以往导致工匠奔走道路,盘费罄竭,逃逸者诸多。

因此成化年间,工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规定轮班工匠只要愿意出每月银九钱,就可免赴京,不愿者仍旧坐班。但坐班工匠都要坐班不能以银代役。”

朱由校听到他的这一番解释也明白了,这种制度下轮班工匠还好,至少可以花钱代徭役,那坐班工匠可就惨了,每日免费给朝廷打工。

“那现在基本上没有轮班工匠了吧,那工部每年的匠班银可以收多少?”

徐光启略作思索了一会,随后应答道:

“陛下,工部每年匠班银只有两万多两,现在年份久远,许多轮班匠户要么消籍,要么逃逸,因此征收起来也比较麻烦。”

“那坐班匠呢,朝廷用他们要给钱嘛,如此以往他们岂不是也会逃逸。”

朱由校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也是徐光启想要说的。

“陛下,坐班工匠服徭役根本不给发银钱,实乃免费出工,并且朝廷用人,他们的工具、物料许多也是他们出。哪怕他们开着工坊,只要朝廷有需要也可以低价购买他们的东西,质量还必须是最好的,不然便会被处罚。

除此以往这些坐班工匠也苦不堪言,再加上这个制度长久没有变更,许多匠户没有子嗣所以销户。就以工部的军器局为例,自从跟内廷兵仗局的火器司合并后,按照账册统计,火器、火药、铸炮工匠原定额为一万两千四十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