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纯狱风,朱棣人麻了 025 太祖都没解决,你觉得你行?(1/2)

“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走一步看一步吧!”

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朱棣向后靠在椅背之上,目光再度看向了前方的听瓮。

一旁的朱高炽,看着朱棣这番表情,虽有疑问,一时也不知该如何问起,只得他老爹一般,将目光投向了前方。

牢房之内,朱瞻基的声音仍在继续。

“对执行政策不到位的官员,严惩不贷,如此可使政策得到最大程度的实施。”

“在反腐上,我也想到了一个办法。”

说到这里,朱瞻基四下巡视,拿了个砚台摆到了桌子上。

随后手指蘸取热汤在桌子上写了两个字。

“铜匦?”

时安看了半晌才想起来匦是个什么东西。

则天时候,流行的一个物件。

外形差不多就是个大锅。

用来‘申天下之冤滞,达万人之情状’。

他还以为这小子能想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来,没想到不过是个旧家伙。

时安扫了两眼就失去了兴趣,摆手示意朱瞻基暂停。

“你可到弱冠之年?”

“还没,怎么了?跟我的年龄有何关系?”

朱瞻基听到时安询问他的年龄,一时间有点不好意思。

时安摇了摇头,缓缓说道。

“就你这法子,明太祖早就想出来了。”

“太祖鼓励的‘民告官’都没能成,你以为你搬用则天时期的法子,就行得通了?”

朱瞻基连忙解释道。

“时先生,我这个跟太祖的相比,是改进版的!”

“铸铜以匦接受天下人上书,无论是否有官职,是否有功名,只要发现了别人贪赃枉法的事实,就可以手持证据,投入表疏,请求严查!”

“普通百姓更是可以越级举察,一旦查清确有其事,不仅相应官员受到处罚,察举者也可获得一定的钱财奖励!”

“越级递报,鼓励察举,如此一来,百姓们肯定会蜂拥而至,敢于站出了!”

“且以匿名奏表的形式,更能保护察举者的安全。”

身处大明皇室,对于朝廷吏治的一些弊病,朱瞻基十分了解。

现今朝廷查处贪腐,主要还是沿用朱元璋留下来的法子。

一是依赖锦衣卫,大开耳目,监听百官。

二是御史言官的上奏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