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第108章:新军捷报入宫!决战伯彦现原形!(1/4)

京城,养心殿。

朝会上,尽管在议事,但皇帝显然有些心不在焉。

他的身心都在牵挂南边的战局。

苏曳新军和伯彦骁骑营,应该已经赶到战场好几天了吧,打得怎么样了?

江北大营如何了?

江南大营如何了?

咸丰皇帝心中是典型藏不住事情的,所以这段时间真的食不甘味,寝不能寐。

而且还连连做噩梦,梦到苏曳新军全军覆灭了,或者梦到伯彦战死了。

伯彦骁骑营,代表着八旗最精锐的力量。

而苏曳新军,更是皇帝力排众议,耗费百万银子建起来的,几乎面临着全部朝臣的反对。

如果战败了,苏曳前途没了却不说,关键他这个皇帝颜面何存?

所以,这几天皇帝几乎每日都早列祖列宗的牌位面前去祷告。

苏曳啊,朕记住你的话了啊,等到新军练起来,让朕听到捷报的啊。

“皇上,江北大营被破,战局溃败,江宁将军托明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臣请罢免托明阿,将其捉拿进京。”

“臣附议!”

“臣附议!”

而此时,崇恩和瑞麟大人也心不在焉,满脑子都是苏曳新军。

这两位大人,此时已经完全和新军捆绑在一起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尽管瑞麟现在很头疼,自从苏曳当众向皇帝求婚后,他家的真真小格格整个人就蔫了,之前多么活泼伶俐的小姑娘啊,现在整天都躲在房间里面,也不说话,也不怎么吃饭了。

真是愁人。

不过这比起新军战绩来说,就都是小事了。

“皇上,江北大营已崩,苏北危也,必须立刻换帅,主持战局,挽救局面。”

皇帝道:“苏曳新军不是已经去了吗?伯彦的骁骑营也已经去了。”

“皇上,苏曳新军只有一千多人,而且只练了八个月,战斗力究竟如何,尚且存疑。伯彦骁骑营虽然精锐,但数量毕竟太少,实在很难挽回大局。”

在满朝文武看来,派伯彦一千多骁骑营去,还情有可原。

但是派苏曳新军去战场,实在是太冒失了,一百多万两银子练出来的军队,如果全部折损在扬州战场上,那乐子就大了。

那估计皇上以后再也不想提到新军二字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外面传来一阵阵高呼。

“六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

随着信使一阵高呼。

全场静寂。

唯有皇帝心脏一揪起。

那种熟悉的感觉又来了,心理阴影又涌现。

他实在是害怕六百里加急这几个字了。

因为每一次听到的都是战败,而且还都是大败。

顿时,皇帝努力大口地呼吸,甚至微微闭上眼睛,开始祈祷。

一定要有好消息,一定要有好消息。

祖宗保佑!

信使飞奔而入,所有人看到右臂上,绑着红布。

竟然有好消息?

竟然是捷报?

信使直接高呼道:“江北大营捷报,江北大营捷报。”

“发逆两万多人对我邵伯镇大营发动总攻,大败而归,伤亡超六千。”

“苏曳新军,刚刚登陆,便遭遇仙女庙营寨之战,一千六百人,对战发逆三千五百人,大获全胜,消灭发逆上千人,自身伤亡近二百人。”

“而后,苏曳新军马不停蹄,北上支援邵伯镇大营主力,在大河南岸阻击发逆主力,消灭发逆一千多人,帮助江北大营主力成功守住阵地,彻底击败发逆主力总共。”

“此战之后,发逆主力再也无力对江北大营主力发动攻击。”

这是托明阿给苏曳的人情了。

整个战报中,完全凸出苏曳的主功。

而且通常如果战败了,那就只说一两句,然后信使装死,或者索性昏倒。

如果打赢了,那就大说大说。

听到捷报之后,所有人先是惊愕。

皇帝也是惊愕。

接着,陷入了狂喜。

好,好,好!

竟然……真的赢了。

而且,还赢得如此彻底?

朝堂上,很多人陷入了不敢置信的情绪之中。

苏曳新军刚到战场就赢了?而且还打出这样的战绩?

伤亡两百,消灭敌人两千多?这如何可能?

是不是夸大战绩啊?这也是传统技能了。

但是皇帝不管,他满脑子都陷入了兴奋。

赢了,赢了。

“皇上,打赢了固然欣喜,但是……这个战果,还是需要核实一下。”

“新军仅仅一千六百人,却消灭了两千多名敌人,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瑞麟出列道:“诸位大人,这份捷报不是苏曳发出来的,是江北大营主帅托明阿发出来的。”

咦?

还真是。

这样可信度,就高了很多啊。

自吹自夸的战报不太可信。

但是别人发出来的捷报,可信度就高得多了。

江宁将军托明阿一品大员,没有必要为苏曳吹嘘吧。

而且他把苏曳新军说得越厉害,岂不是显得他的江北大营越无能吗?

而且这份捷报,还有江北大营帮办大臣雷以諴,钦差翁同书、副都统德兴阿共同联名的,苏曳的的签名反而在战报的最后面。

所以说,托明阿这次真是给面子的。

这种大捷报,完全不抢功。

他的意图很明白,既然要给人情,就彻底给足给够。

苏曳功劳越大,那么在皇上面前的分量就越重。

如此一来,他给皇上的密奏,皇上就会更重视,他托明阿江北大营主帅的位置,说不定就保住了。

果然,皇帝大喜之下,再看到苏曳的密奏,完全是心旷神怡。

密奏中,苏曳提到江北大营权力分散,令出多门。

主帅托明阿能力中等,为人保守,凡事先思败,后才想着赢。

发逆横扫江北大营的时候,托明阿一心想着保存主力,想着人存地存,被动防守,没有进取之心,等等。

看上去,都是贬义的。

如果是战败之前,苏曳这样的密奏,会让皇帝愤怒,你托明阿这般无能,这般没有进取之心,还当什么主帅?

但是现在江北大营已经战败了,所以更重要的是稳住局面。

保证主力不失,然后打防守反击,消灭对方有生主力。

所以,托明阿这些缺点,就变成了优点了。

顿时,皇帝心中有了判断,看来这个托明阿不能换。

而此时,满朝文武陷入了复杂情绪。

苏曳打赢了胜仗,立下了大功。

那伯彦讷谟祜呢?

他那一千五百名骁骑营才是真正的精锐啊,那日阅兵演武何等之精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