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12(2/4)

在国际事务中,他参与制定了中国长远的外交战略和政策,亲自执行和领导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政策的实施。在外事活动中,他善于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了被压迫国家和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953年底,他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与国关系的准则。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作出了努力。955年在亚非29国举行的万隆会议上,坚持反对殖民主义,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促进了会议的成功。他先后访问过欧、亚、非几十个国家,接待过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和友好人士,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并为实现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作出了卓越贡献。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在十分困难的处境中,同**、**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的阴谋破坏活动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为尽量减少“文比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保护大批党内外干部、爱国民主人士,为使党和国家还能进行许多必要的工作,争取全国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972年发现身患癌症后,他仍然坚持工作。975年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表中国**重申中国要在本世纪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宏伟目标。97年月8日在北京逝世。

周恩来一生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善于团结群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在人民的心目中有口皆碑,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周恩来书信选集》、《周恩来外交文选》、《周恩来经济文选》等文集中。

第三章****,原名绍选,字渭璜,曾化名子琪、之启、刘湘、胡服等,笔名有赵启、仲篪、刘祥、·V·、陶尚行、莫文华、吕文等,**是920年起用的名字。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的一个农民家庭。其父刘寿生是个忠厚老实而有一定文化教养的农民。其母刘鲁氏是个勤劳俭朴的家庭妇女。**幼年在家乡读私塾。93年入宁乡县第一高等学(亦称玉潭学校),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曾参加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屈辱的“二十一条”的爱国运动。9年夏考入长沙驻省宁乡中学。97年3月在湖南陆军讲武堂学习军事。半年后,讲武堂被军阀解散,回家自修。99年初插入长沙育才中学毕业班。五四运动后奔赴北京,积极参加爱国学生的请愿示威活动。9月进河北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的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半工半读,广泛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920年秋返长沙,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去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

92年夏初,**赴苏俄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学习。同年冬加入中国**。922年春回国,开始从事工人运动。先在上海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后调湖南领导粤汉铁路工人运动。9月,受**湘区执行委员会的委派,去江西协同李立三等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作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的全权代表长住俱乐部应付一切,并与路矿当局谈判。经过一系列斗争,迫使路矿当局接受了工人们提出的要求。罢工胜利后,**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总主任。923年二七罢工失败后,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先后撰写《对俱乐部过去的批评和将来的计划》和《二七失败后的安源工会》等文章,系统地总结了安源工人运动的经验,引导工人群众向劳工解放运动的正确道路前进,使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为当时全国组织最好的工会之一。

925年春,**代表汉冶萍总工会前往广州筹备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主持起草《工人阶级与政治问题》等决议案。在这次大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副委员长。会后,受全总的委派,去上海筹建全总上海办事处,负责指导长江流域及北方的工会工作。其时适五卅惨案发生,**兼任上海总工会总务科主任,与李立三等领导上海20多万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反帝运动迅速由上海席卷全国。9月8日,奉系军阀封闭上海总工会,并下令通缉**。月,**回长沙养病。2月,被湖南军阀赵恒惕逮捕。经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各地工会、团体多方营救,92年2月获释出狱,被驱逐出湖南,经上海抵达广州,受到省港工人和各工会团体的热烈欢迎。**接替因病休养的林伟民,代理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职务,与邓中夏、苏兆征等共同担负起领导省港大罢工的重任。**提出工人阶级的力量在于组织的思想,为促进广州、香港各工会的联合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服工作和组织工作。

92年5月,**出席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在会上作《一年来中国职工运动的发展》的报告。报告分析了五卅运动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政治态度及其在国民革命中的地位,指出中国革命必须由工人阶级来领导;阐明了职工运动的方针,强调工人阶级在反帝反军阀运动中应加强各种经济斗争,应与世界工人阶级建立联合。在这次大会上,**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0月,国民革命军攻占武昌后,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随即抵武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迁址作准备,并担任全总汉口办事处秘书长,直接指挥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四川等省工人运动。同时,参加湖北全省总工会的领导工作。他以相当精力去加强工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撰写了《工会代表会》、《工会经济问题》和《工会基本组织》三本册子,阐述了工会的性质、任务和组织原则,指出工会是工人“群众的奋斗的机关”,必须坚持“民主集权制”,必须有严密的组织,才能实现工人阶级所担负的历史使命。927年月,**参与领导汉口工人群众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的一次重要胜利。4月,他出席中国**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5月,被任命为**中央工人运动委员会委员。**善于把党的政治任务和工人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以正确的策略领导工人群众进行有成效的斗争,成为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之一。

927年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长期在国民党统治下的白区从事党的秘密工作。928年3月,他以中华全国总工会特派员的名义到天津参加全国铁路总工会的领导,并指导**顺直省委工作。月,在中国**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审查委员会委员。929年春,奉调上海,任**沪东区委书记,领导职工运动。月,出任**满洲省委书记。8月22日,在奉天(今沈阳)被捕。他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坚不吐实,于9月中旬取保释放。他抓住工人群众的迫切要求,领导中东铁路工人进行经济的和政治的斗争。930年3月调回上海,指导沪东工人运动。月,率中国工会代表团去苏联莫斯科出席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局委员,留在赤色职工国际工作。93年月,**在**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秋回国,任**临时中央职工部部长、全国总工会组织部部长。他坚持从实际出发,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提出了许多指导白区职工运动的正确主张和策略思想。他在《最近中国职工运动,国民党工厂法、工会法与赤色工会目前的任务》、《罢工策略》、《批评“退出黄色工会”的策略》和《一九三一年职工运动的总结》等文章中,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罢工策略的正确运用、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及对待黄色工会的策略等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尽管当时曾受到“左”倾错误领导的批评和压制,但他仍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坚韧不拔地为党工作。

932年冬,**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领导苏区和白区的工人运动。他阐述了苏维埃政权下工会的作用与任务,强调要组织真正群众的阶级工会。工会应保护工人的经济利益,努力改善工人群众的生活;应参加与协助国有工厂的管理,教育工人用新的态度来对待新的劳动,为苏维埃的胜利而努力生产。934年7月,**任**福建省委书记,在动员工农群众参加红军,支援革命战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团、第五军团**中央代表,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中央筹粮委员会主任等职。935年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正确主张。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西北执行局委员长,继续领导职工运动。

93年春,**抵达天津,以**中央代表的身份主持北方局工作,坚定地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并对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批评,不仅在实际工作中,而且从思想理论上,为推动白区工作的彻底转变作了不懈的努力。从4月起,他发表了《肃清关门主义与冒险主义》、《关于白区职工运动的提纲》和《怎样进行群众工作?》等文章,在科学总结白区工作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白区工作的方针任务和策略原则。他主张党在白区的工作应该实行深入群众、长期隐蔽、积蓄力量的方针。在策略指导上,应根据形势的变化、运动的退潮和来潮,以及革命与反革命实际力量的对比,来恰当地组织革命防御或进攻;必须从争取胜利的观出发,根据当时当地的环境和条件,以及群众觉悟的程度,提出群众可能接受的口号、要求和斗争方式,去发动和领导群众斗争;要正确把握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的区别与联系,应在形式上与方法上使二者严格分开,在内容上与政治上又使二者密切联系起来;要充分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争取暂时的同盟者,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用极大力量整顿和恢复遭受严重破坏的华北各地的党组织,教育**员和干部“学会领导群众的艺术,学会策略的运用”。他在《火线》、《生活日报》、《长城》、《国防》等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在华北以至全国广泛地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一文中,着重指出领导权问题是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问题。必须正确处理战略任务与策略转变的关系、统一战线与阶级斗争的关系、上层统一战线与组织下层群众的关系,必须对同盟者的错误和动摇给予高度的警惕与必要的批评,在统一战线工作中要十分注意斗争策略。他为联合华北一切可能抗日的党派、阶层,争取宋哲元、阎锡山等转向抗日,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巩固和发展了一二九运动的成果,开创了华北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局面。937年5月,在出席苏区党代表会议之后,同张闻天主持召开党的白区工作会议。在会上作《关于白区的党和群众工作》的报告。这次会议系统地总结了十年内战时期白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了革命新时期党在白区工作的策略任务,成为白区工作的一个重要转折。后来,**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在白区工作方面所建树的历史功绩作了评价,指出他是党的“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代表”。

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抵达山西太原,任**中央北方局书记。他根据**中央关于在敌人后方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作出华北党的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中心任务的部署。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号召城市中的**员和青年学生脱下长衫,到农村中去,拿起武器打游击。在党内提出了军事化的口号,要求一切干部和党员学习军事,学习游击战争,集中一切力量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他领导以薄一波为书记的**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按照站稳脚跟,抓住实权,多做实事,反对空谈,推进阎锡山抗战的方针,利用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这个公开合法组织,组建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新军)。9月,八路军总部一到太原,**即同总部主要领导人讨论确定要广泛地准备游击战争,要扩大八路军到拥有数十万人枪的强大的集团军,要建立起很多根据地,担负起独立坚持华北抗战的重大任务。提出要立即部署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的人民抗日武装斗争。0月,**撰写《抗日游击战争中的若干基本问题》一文,月,又为北方局起草《关于目前形势与华北党的任务的决定》,论述了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战略上的重大作用,指出游击战争是华北人民抗日的主要斗争形式,强调要坚持长期的游击战争,必须建立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真正有工作能力的、有群众基础的抗日民主政权。太原失守后,指导晋察冀边区着手进行统一战线的民主政权的筹建工作。938年3月中旬,**回到延安,继续负责指导华北工作。7月,在**的组织领导下,**冀热边特委在八路军第四纵队配合下,发动了冀东人民抗日武装起义,为建立冀热察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938年月**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后,**任**中央中原局书记,负责指导长江以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939年月,抵达**中央中原局所在地河南确山竹沟镇,贯彻**中央关于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作出发展中原地区敌后抗战的工作部署。2月,率中原局机关进入华中敌后,抵达安徽定远藕塘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多次主持召开中原局会议,讨论发展华中的战略方向、根据地建设的方针任务和统一战线的策略等问题;决定执行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并建议**中央从华北派一部分八路军南下,协同新四军发展苏北抗日游击战争。940年春,**与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领导人一起,指挥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的主力,挫败了日伪军对皖东的“扫荡”,并在津浦路东半塔集地区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军队韩德勤部的进攻,开辟和发展了皖东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江北部队和南下的八路军部队在苏北胜利会师后,于月间组建了华中新四军和八路军总指挥部,**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长江以北、陇海路以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94年月皖南事变后,**临危受命,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同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等领导重建新的军部,整编部队,并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提出新四军今后的任务是坚持华中敌后抗战,阻止**军的进攻,迅速加强根据地各项建设,积聚力量,准备与敌伪军和**军进行长期斗争,一俟条件成熟即向西向南发展。5月,中原局与东南局合并组成**中央华中局,**任书记,并兼任中央军委华中分会书记。他主持召开华中局高级干部会议,总结皖南事变的经验教训,着重检查了新四军成立以来的建军工作,提出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要求。同年夏,**和陈毅等指挥新四军粉碎了日伪军对苏北、苏中根据地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

942年3月,**奉调回延安。在从苏北返延安途中,受**中央的委托,检查指导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年底回到延安。从943年3月起,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中央组织委员会书记,参与全党整风运动的领导。945年5月,**在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即《论党》)。月,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在抗日战争时期,**用了很大精力研究党的建设问题,先后发表《论**员的修养》、《做一个好的党员,建设一个好的党》、《论党内斗争》、《论党员在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和《论党》等许多重要论著,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他指出加强党的建设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思想建设问题。党的思想建设应从加强**员的思想修养做起。党的利益高于一切,是党员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原则。他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统一的**思想作了完整的概括与系统的论述,指出**思想是中国**一切工作的指针。他阐明了民主和集中的辩证关系,指出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党的组织建设必须遵循的规律,是达到党内团结和统一的重要保证。他系统地总结了党内斗争的历史经验,提出了进行党内斗争的正确原则和方法。他论述了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的关系,指出群众路线是中国**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赴重庆同蒋介石谈判期间,**代理**中央主席职务,并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945年9月,他根据**中央的决策,起草了《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提出全国的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山海关、锦州,对东北即将发动大规模进攻。**根据当时东北敌强我弱的形势,明确提出当今在东北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可靠的根据地,站稳脚跟,作长久打算。要求东北部队放弃争取东北大城市的任何企图,“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分散部署,以主要力量迅速在各战略要地放手发动群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坚持了**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正确方针,对于扭转当时东北面临的困难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94年5月,**主持起草《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把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指出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的环节。还规定了土地改革运动中的各项指导原则。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攻占延安,**等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任**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和朱德等前往华北,负责中央委托的工作。7月至9月,在河北平山主持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了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给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这次会议确定的方针,进一步推动了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为加强华北解放区的建设,根据**中央的决定,**于948年5月主持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战略区及其领导机构合并,组建**中央华北局、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和华北军区,兼任华北局第一书记。9月,出席**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关于新民主主义建设问题的讲话。949年3月,出席**七届二中全会,参与制定夺取人民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的战略决策及新中国的各项方针政策。**在会上发言,强调要以城市工作为重心来领导全党工作,努力学习解决接收后的城市管理问题,依靠工人阶级,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会后,随**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进入北平。4月,赴天津视察,同工人、干部、职员、资本家等各方面人士座谈,宣传贯彻**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在同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0月,被任命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制定党和国家各项重大方针政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建国前夕,他提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以后,中国**的中心任务是恢复和发展中国的经济,并系统地阐述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指出新民主主义经济主要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商品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构成,在目前及战后最初一个时期内,都应鼓励其发展。但必须以发展国营经济为主体,普遍建立合作社经济,扶助独立的生产者并使之逐渐地向合作社方向发展,组织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容许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范围内发展,以便逐步地稳当地过渡到社会主义。950年,他写了《国家的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文,提出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中国**和人民政府最基本的任务;指出中国经济建设的大体步骤,首先要以主要力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在重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再大力发展轻工业,并使农业机械化。同年月,**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由**负责的中央土地改革委员会,指导全国的土地改革工作。**主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并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作《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十分重视发展合作经济。950年7月在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上作报告,总结了解放区和建国初期合作社运动的经验,指出当时主要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城市消费合作社和城乡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并为引导合作社走上正轨提出了明确的方针。随后,又撰写《关于合作社的若干问题》、《论合作社问题(初稿)》等著作。

95年2月,**在北京市第三届人民代表会议上讲话,明确提出“民主化与工业化”的基本口号,论述了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指出没有国家的民主化,没有人民民主政权的发展,就不能保障经济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工业化;而经济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工业化,又要大大地加强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基础。五六月间,**在《国营工厂内部的矛盾和工会工作的基本任务》一文中提出,在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以后,国营工厂内部已经不存在工人同资本家之间的那种阶级对抗和剥削关系,但是仍然存在着工人阶级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一种在根本上非敌对的矛盾。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敌对的与非敌对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953年2月,**担任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领导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同时,参与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对新中国第一部根本**作了完整系统的明。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十分重视中国**成为执政党以后的建设问题。他在95年4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作《为更高的**员的条件而斗争》的报告,强调要对**员进行**和**的教育,必须继续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纯洁性,提高党的战斗力。他提出**员标准的八项条件,作为对党员的明确要求和教育内容。954年2月,**主持召开**七届四中全会,受中央政治局和**的委托,在会上作《为增强党的团结而斗争》的报告,指出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要求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提高维护党的团结的自觉性,同一切破坏党的团结的言论和行动作坚决的斗争。955年2月至95年3月间,**先后约请国务院所属30多个部门负责人汇报工作,对我国各条战线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为召开中国**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准备。95年9月,他在**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中央作政治报告,根据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提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任务,要把全党工作的着重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在959年4月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后,**针对当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劳动制度、教育制度等方面存在的某些弊端,提出了许多的改革设想,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既要有计划性,又要有多样性、灵活性;要利用价值规律,用价格指导生产;开放和利用自由市场;要增加地方和企业的自治权;允许个人有一定的经济活动自由。他认为,在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按劳分配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分配工作搞得好,就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对于劳动者的分配,必须贯彻按劳取酬的社会主义原则。他提出许多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的观。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流通是最敏感的,生产中的各种问题都会在流通中反映出来。因此,应当重视流通问题。强调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交换是社会主义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不但工农之间、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之间需要等价交换,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重工业和轻工业之间,各个地区之间也要等价交换。还提出改进工业管理体制,试办托拉斯,打破地区限制,按行业组织各种形式的专业公司,促使专业化协作发展,把国民经济组织起来,以便提高劳动生产率。他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应有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以及实行固定工和合同工并存的劳动制度的观。

在六十年代初期的国民经济调整中,**敢于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研究,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措施。92年月,他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分析了958年“大跃进”以来工作中的缺错误及其产生的原因。报告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应该根据中国的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中国**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从实际出发来拟定政策、计划和措施,把工作放在切实可靠的基础上。接着,**又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作出了大幅度地调整国民经济的决策,并提出了克服经济困难的具体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9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错误的批判,并遭到**、**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于99年月2日在河南开封病逝。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作出《关于为**同志平反的决议》,决定“恢复**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肯定了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为中国**和中国人民建树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的主要著作,收入《**选集》、《**论党的建设》、《**论工人运动》、《**论合作社经济》、《**论新中国经济建设》等文集中。

第四章朱德朱德,88年(清光绪十二年)2月日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一个佃农家庭。祖籍广东省韶州府(今韶关市),明末清初迁入四川,定居仪陇马鞍场。

朱德幼年入私塾,取名“代珍”,塾师为他取字“玉阶”。因家境贫寒,一面读书,一面劳动,在塾师的影响和启蒙下,开始接受革新思想。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使他萌发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富国强兵”。907年春,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年末,毕业回到家乡,任仪陇县高等学堂的体育教习兼庶务。在这偏僻的地方,新式教育遭到当地封建守旧势力的反对,这使他感到“教书不是一条生路”。

909年月,朱德离开家乡,跋山涉水赴云南投考陆军讲武堂,改名朱德,字玉阶。在讲武堂期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经常秘密传阅和摘抄一些进步书刊。9年8月毕业,加入云南新军,任副目(相当于副班长)。0月,爆发了反对清皇朝的辛亥革命,云南新军积极响应,在农历九月九日举行起义。“重九起义”胜利后,云南宣布独立。因作战有功,朱德升任排长,授少尉军衔。随后,朱德随援川军进入四川,四川的反动势力纷纷土崩瓦解。同年底升任连长。援川军返滇后,在庆功大会上,他被晋升为少校。93年夏天,任云南第一师第三旅步兵第二团第一营营长。秋天,调往云南边境驻守,在深山密林中与法帝国主义扶持的武装土匪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作战,并从营长晋升为副团长、团长。95年2月以后,他参加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战争,开始成为川滇军界人人皆知的名将。97年,朱德任滇军旅长,后被授予少将军衔,在四川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护法战争”。

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朱德逐渐认识到有必要学习俄国。922年,为寻求革命真理,他放弃了高官厚禄,离开云南,来到上海、北京。在上海,他拜访了中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向他提出加入中国**的要求。陈独秀认为像他这样的旧军队的高级将领,要参加**,必须经“长时间的学习和真诚的申请”,拒绝了他的请求。朱德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决定到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去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同年月,在柏林经张申府、周恩来介绍加入了中国**。从此,他将自己的一生与中国革命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表示“归国后即终身为党服务,作军事运动。”在德国的3年时间里,朱德参加**旅欧支部领导的各种革命活动,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同时注意对西欧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考察。924年在哥廷根的盖奥尔格——奥古斯特大学哲学系社会学专业注册入学。同年底,为了从事革命活动,由哥廷根回到柏林。925年,因积极从事革命活动,被柏林警察当局逮捕,并被驱逐出境。随后到苏联,下半年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学习,研究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地理。几个月后,参加秘密军事训练班学习,任队长。这期间,苏联教官问他回国后怎样打仗,他“部队大有大的打法,有的打法”;“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拖队伍上山”。92年夏回国后,受**中央军委的派遣到四川军阀杨森部进行兵运工作。927年初,到江西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任团长。在教育团建立和发展**的组织,为党培训了一批军事干部。

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朱德参加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军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名义,朱德任第九军副军长,不久,任军长。起义军南下广东,准备重新北伐。其主力在潮汕地区被反动军队击败,朱德率领的起义军一部苦战三河坝三天三夜,后冲出敌人的包围,向粤赣湘边界转移。此刻,干部、战士思想异常混乱,一无粮草,二无援兵,失败的阴影笼罩着整个部队,离队的人数越来越多。为了保存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朱德和陈毅在赣南的天心圩、大余、上堡等地领导部队进行了三次整顿,他在全体人员大会上宣布今后这支队伍由我和陈毅领导,愿意继续革命的跟我走。他指出俄国革命905年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97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现在也是黑暗的,但黑暗遮不住光明,只要保持实力,革命就能成功。部队整编为一个纵队,并重新登记党、团员,成立党支部,把一部分党、团员分配到连队中去,加强党在基层的工作。还加强部队的军事训练和组织纪律性。为了隐蔽活动,采用“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番号,朱德任司令,化名“王楷”。在军事战略上,开始从正规战向游击战方向转变。同时发动农民斗争,把武装斗争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部队在这一地区的活动,造成较大的革命声势。这时,国民党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所部驻防湘南郴州、汝城一带,朱德和范石生是云南讲武堂同学,交往很深,而范石生同蒋介石矛盾重重。朱德鉴于当时起义军物资和装备供应十分困难,决定同范石生合作,以保存革命火种,隐蔽待机。

928年月,朱德率领部队在湘南的宜章县发动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旗帜,任师长。一个月内,暴动波及了十余个县。建立了湘南苏维埃政权,组织了农会和农军。4月,率部前往井冈山,同**领导的部队会合。5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任党代表。在井冈山斗争中,他和**把游击战争的经验概括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形成了游击战术的基本原则。929年初,和**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在两地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930年8月,成立红军第一方面军,任总司令。8月28日,**中央总行动委员会主席团会议决定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9月,在**六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9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从930年0月至934年0月,国民党军队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发动五次军事“围剿”。朱德同**一起,率领红军采取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粉碎了敌人的第一、二、三次“围剿”。后同周恩来一起,灵活运用前三次反“围剿”的经验,指挥部队又粉碎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这次反“围剿”创造了大兵团伏击歼灭战的重要经验。朱德曾撰写《黄陂东陂两次战役伟大胜利的经验与教训》一文,对这次反“围剿”战争进行了总结。933年9月,共产国际派驻**的顾问李德抵达中央苏区,掌握了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的军事指挥权。这时,朱德虽仍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但实际上军队由博古、李德直接指挥。由于李德脱离实际的错误指挥,使得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损失严重,中央革命根据地日益缩,中央红军陷于被动,最后被迫撤出革命根据地,开始战略大转移。

934年月,朱德在**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0月,参加长征。935年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朱德坚决**的正确主张,并严肃地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错误。他“如果继续这样错误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会后,他协助**指挥了四渡赤水战役,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使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央决定共同北上抗日,张国焘拒不执行中央决定,妄图分裂党和红军。朱德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而有理、有节的斗争,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当张国焘攻击中央北上方针是“逃跑”,并要朱德对此表态时,朱德表示中央北上抗日的决定,我是赞成的、拥护的,我举了手的,我不能反对我亲自参加作出的决定。如果硬要我发表声明,那我就再声明一下,我是坚决拥护党中央作出北上抗日的决定的!张国焘不顾朱德等人的反对,另立“中央”,多次强迫朱德断绝和**的一切关系。朱德你可以把我劈成两半,但是你绝对割不断我和**的关系。他团结广大干部战士,坚决维护中央的正确方针,为实现一、二、四方面军会师西北,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总司令),于9月率领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他同周恩来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达成协议,八路军进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在有利条件下配合友军进行运动战。他亲自部署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与日本侵略军作战,取得消灭日军一千多人的胜利。月,太原失守,华北抗战进入了以**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为主的阶段,朱德率领八路军总部转战华北,宣传**的抗日主张和统一战线政策。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时机,积极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他鼓励阎锡山坚持抗战,同卫立煌多次长谈。卫立煌对八路军十分钦佩,保持了友好关系。

938年初,朱德发表了《论抗日游击战争》一书,对抗日游击战争的意义、性质、作用及战术原则等问题作了全面论述。这是指导抗日游击战争的一篇名著。4月,和彭德怀指挥根据地军民胜利地粉碎了日军3万余人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的九路围攻。使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939年冬,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一次****,朱德率领山西和河北广大军民予以坚决的反击,打退了这次****,稳定了华北局势。从此,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得到迅速发展,成为长期抗战、夺取最后胜利的重要战略基地。940年5月,朱德由华北前线返回延安,协助**指挥全国的抗日战争。为了打破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朱德参加领导大生产运动,亲自到南泥湾勘察,提出“南泥湾政策”,指示部队在不影响战斗、训练的情况下,实行垦荒屯田,发展生产。943年5月日,朱德发表文章,号召建设“革命家务”。这一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大生产运动的发展。

945年4月,在**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对中国**领导武装斗争特别是抗日战争的经验作了系统的总结,规定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和人民战争的作战原则;规定了养兵、带兵、练兵、用兵以及政治工作等一系列方针政策;还规定了人民军队今后的任务,指出八路军、新四军与一切抗日友军要准备在抗战后期,实行从抗日游击战争到抗日正规战的转变,以迎接抗日战争的大反攻。月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国民党反动派蓄意挑动内战的阴谋,他参与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及调整战略部署、编组野战兵团、实行战略转变等一系列重大决策。94年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朱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947年3月,同**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到达晋察冀后,介绍各个解放区战场所取得的胜利和打胜仗的经验,帮助晋察冀部队整编,克服缺,提高战斗力,以适应战略进攻的需要。他亲临前线,指导解放石家庄的战役,这是自解放战争以来,第一个攻克的敌军坚固设防的城市,为打攻坚战开创了范例。这期间,他还对冀中地区的经济工作进行了考察,撰写了《对冀中经济工作的意见》。在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他协助**组织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949年3月,出席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后随**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平。4月,和**联名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与完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950年0月,他参与制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并亲自进行战前动员。在他担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期间,反复强调,不论在党内,在军内,每个**员都要自觉地遵守党的纪律,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行。纪律检查工作,要以思想教育为主。953年月,在第二次全国纪律检查工作会议上作《过渡时期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任务》的报告,指出“我们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处在同资产阶级又合作又斗争的复杂环境中,因此我们仍应时刻提高革命警惕性,并进一步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在以后的许多重要场合,他多次指出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党的干部坚持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分散主义和个人专断的倾向;坚持发扬民主,反对压制民主的倾向;坚持正确的党内斗争,反对过火的党内斗争。他特别强调“党能否保持巩固的统一和团结,实际上是一个关系到革命成败的问题”。

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后**中央决定组成新的中央军委,朱德任军委副主席。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朱德对人民军队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精力。他积极主张加速军队现代化、正规化的建设,十分重视新的军种、兵种的建设。他把加强军事院校建设、搞好军事训练、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十分迫切的任务来抓。他反复强调,人民军队要坚持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但又不要受过去经验的束缚,要努力使军队的建设适合现代化、正规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他指出“我们必须建设一支十分强大的,足以击退任何侵略者进攻的现代化的国防军。”他还非常重视国防科技的发展和国防工业生产,非《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983年版,第35页。

《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983年版,第293页。

常重视后勤工作的现代化建设。当他在88岁高龄的时候,仍亲莅海军舰艇部队视察。他对于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国防现代化的建设,作出了极大的贡献。95年9月,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政治局常务委员。959年4月,朱德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此后又连任两届,直至去世。在长达7年的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期内,朱德主持了70多次常委会会议,制定了几十项重要法令,无数次听取、讨论各部门的工作报告。他曾多次率领代表团出国访问,经常会见来访的外国领导人和知名人士,加强了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了解。他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全国除台湾、西藏、宁夏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都留下了他视察的足迹。

朱德参与了党和国家各项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过许多宝贵的意见。他指出“我们进行经济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人民的生活,增进人民的福利。”他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提出要“依靠技术建设国家”。他积极主张把工业、商业、财政和部分权力下放给地方和企业,改变中央集权过多的状况,以利发挥中央、地方和企业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建设速度,“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他在**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题为《加强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的发言,指出“要充分地合理地利用我国众多的劳动力和半劳动力去开发我国的丰富的资源在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的基础上,积极地发展生产,以便逐步地做到‘地尽其利’、‘人尽其力’和‘货尽其用’,这应当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的方针。”他曾多次提出应把军事工厂和民用工厂的生产有效地、紧密地结合起来,主张军事工厂“平时可以多生产些民用品,战时主要生产军用品”,“使它们现有的设备力量尽量利用起来”②。他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朱德对发展手工业问题多次发表讲话,强调手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营工业不可缺少的助手。朱德一向主张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的农业经济。认为在社会主义时期,不论工业还是农业,都要发展商品生产,活跃城乡经济。主张打破地区间的经济封锁,真正做到货畅其流。对958年“人民公社化”中大办公共食堂,朱德是不赞成的。他指出“吃饭不要钱不行过去我们粮食问题不大,是因为把粮食分到社员家里,自己掌握。一办食堂,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不吃大锅饭,可以节省很多东西出口,换回来更多的钢铁、机器。只有生活资料归个人支配,才能调动社员的积极性。有的人怕因此发展了资本主义,这种顾虑是多余的,因为生产资料掌握在集体和国家手中。群众的生活应该是越富越好。”他对“大跃进”中的“浮夸风”是坚决反对的。他“发展生产力必须实实在在地实干,虚夸是有害无益的”;“要有实干精神,要鼓劲,但不要吹嘘,办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讲”。当时,由于受“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他的这些正确意见非但没有被采纳,反而遭到错误的批判。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朱德对于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怀疑。97年月,他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现在‘文化大革命’运动搞到破《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983年版,第340页。

②同上书,第352页。

《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983年版,第37—372页。

坏生产的程度,忘记了‘抓革命,促生产’,这是新出现的问题,要注意解决。”“我们制止武斗这么久了,可是有些人还在武斗,甚至还有砸烂机器、烧毁房屋的,这里面有反革命分子在捣乱,要注意。”他还反对任意把人打成反革命分子。在批判“二月逆流”以后,朱德的文件被停发,保健医生被调离,行动受到各种限制。康生等人将朱德等29人划入“有错误的或历史上需考查的”之列。造反派批判和攻击朱德的大字报、大标语纷纷出现在北京街头。面对这种极不正常的气氛,朱德始终坦然处之,并始终关心着生产建设和其他同志的安全。在危难之际,**在一次会议上谈到朱德时表示要保他,才使朱德没有遭受到更残酷的人身迫害。99年4月,在**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朱德被选为中央委员,九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973年8月,在**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常委。

朱德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品德。他毕生光明磊落,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处处顾全大局。对于个人受到的错误批判和不公正的对待,他从不计较,继续勤恳工作。他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朱德经常用“革命到老,学习到老,改造到老”来鞭策自己,勉励他人。975年初,在他89岁高龄时,亲笔写下了“革命到底”的条幅,表示了他为**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他始终不忘广大劳动人民,保持着普通劳动者的本色。所有与朱德接触过的人,都为他那平凡、朴素的作风所深深感动。

朱德于97年7月日逝世,终年90岁。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朱德军事文选》。

第五章李大钊李大钊,字守常,曾用名李钊、李龟年,笔名明明、常、孤松、猎夫等,在苏联期间化名琴华。889年(清光绪十五年)月29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他是遗腹子,出生不久母亲亦去世,靠70多岁的祖父抚养**。祖父名叫李如珍,考取过秀才,得过“从九品”官衔,又曾在东北经营杂货铺,回乡后购得土地90余亩,房屋20余间,家境比较富裕。

李大钊3岁起学识字,7岁入私塾,5岁考入河北省卢龙县永平府中学。在他岁时,根据当地风俗,与本村姑娘赵纫兰结婚。妻子比他大7岁,在他读书期间独自操持家务,先后生育个子女。

907年7月,李大钊考入由直隶总督袁世凯委人创办的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法政课程及英、日语言。在校期间,他参加过罢课请求政府开设国会的运动;参加了北洋法政学会,担任该会刊物《言治》月刊编辑、编辑部长,并开始在该刊发表政论文章;加入陈翼龙组织的中国社会党天津支部,担任干事。

93年5月,李大钊在法政学校学习年期满毕业。7月到北京,通过办《言治》月刊时结识的孙洪伊介绍,接触了汤化龙。孙、汤都是政党要人、众议院议员。李得到汤的资助,于同年冬东渡日本留学。到日本不久,因投稿《甲寅》,得到该刊主编著名报人章士钊的器重。章惊异李的文章“温文醇懿,神似欧公”,遂同李结为友好。李又通过章结识了后来发起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陈独秀、高一涵等。

94年9月8日,李大钊进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学科。在该校一年四个月时间里,他学习了国家学原理、帝国宪法以及经济、史学、法律等课程,并且接触了日本社会民主党创始人之一、当时知名的社会学家安部矶雄,受到安部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此期间,李大钊还十分留意国内政治形势,参加过留学生反对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斗争,担任斗争组织——留日学生总会的文牍干事、编辑主任,编辑《国耻纪念录》、《民彝》杂志,撰写了《警告全国父老书》、《国民之薪胆》、《民彝与政治》等政论文章。此外他还加入过从事反袁秘密活动的中华学会和神州学会及在留学生中成立的中国经济财政学会,并从事翻译出版外国学者著作事宜。

9年5月,李大钊回到上海,参加了宪法研究会的活动,担任汤化龙的私人秘书。7月,应汤化龙邀请到北京主编《晨钟报》,旋即辞职。接着又参加了《宪法公言》、《言治季刊》、《甲寅日刊》的创办、编辑工作。98年月,经章士钊介绍,李大钊到北京大学正式担任图书馆主任。他在这里工作近5年时间,对图书馆进行了整顿、扩充和改革。他曾组织图书馆讲习班,做过图书馆教育、管理、美国图书馆概况等方面的研究,参与发起了中国第一个图书馆协会——北京图书馆协会。同时,他还参与了大量社会活动,如加入北京大学进德会,为纠察员;参与发起北京大学公余法文夜校、学余俱乐部、教职员会、赈灾社、新知书社、太平洋问题研究会、俄国灾荒赈济会、非宗教大同盟等;还代理过北京国立八校教职员代表联席会主席,参加教职员停职索薪运动。此外他还参与发起少年中国学会,成为其中骨干成员,先后任《少年中国》月刊编辑部主任、发稿人、编译员等;担任北京大学学生团体国民社的导师和新潮社的顾问;指导过天津南开大学学生团体觉悟社;参与发起北京工读互助团等。在此期间,他和年轻的**有较多接触,介绍毛到北大图书馆工作并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同毛商议组织留俄队,赴俄勤工俭学。后来成为中国**领导人的周恩来、邓中夏、高君宇以及当时活跃于思想、文化、教育界的不少人都程度不同地受到过李大钊的影响。920年7月,李大钊任北大教授兼图书馆主任,相继在史学系、经济系、法律系授课。他还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北京师范大学、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授现代政治、社会主义、社会运动、唯物史观、史学思想史、社会学、社会立法、女权运动史等课程,并经常应邀做学术或社会问题讲演报告。922年2月2日,李大钊正式辞去图书馆主任职务。

李大钊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早参与者和主要成员之一。还在9年9月,他就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青春》一文,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之囹圄”,“纵现在青春之我,扑杀过去青春之我,促今日青春之我,禅让明日青春之我”。“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98年月,他加入了《新青年》同人组织。在此前后,他频繁著文,介绍托尔斯泰、尼采、培根、泰戈尔、罗丹,宣传思想自由、文化进步、社会改革,批判主张将孔子学载入宪法的复古思潮,阐发民主政治原理,抨击**势力,与陈独秀、胡适、钱玄同、鲁迅、高一涵、周作人等组成了传播新思想、开展启蒙运动的新文化阵营。此时的李大钊在历史与文化问题上持现实的、进化的、调和的观;在政治问题上,持非暴力、非强力的民主主义观。他曾写道“今日之政治,固与强力不相容也。**之世,国之建也,基于强力;立宪之世,国之建也,基于民意。”“革命恒为暴力之结果,暴力实为革命之造因。”“革命固不能产出良政治,而恶政之结果则必召革命。”从98年7月开始,李大钊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赞扬俄国十月革命,宣传民主主义、劳工主义、社会主义的文章或讲演,提出十八世纪的法国革命“是立于国家主义上之革命”,二十世纪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俄国布尔什维主义“是二十世纪全人类人人心**同觉悟的精神”等观。98年2月,李大钊和陈独秀有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国内引起的和平民主思潮和运动,创办了批评时政、内容丰富,以短评精论为主要形式的《每周评论》。他在发表于该刊的《新纪元》一文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德国、奥匈帝国革命所流的血,“好比作一场大洪水——诺阿以后最大的洪水——洗来洗去,洗出一个新纪元来”,“从今以后,生产制度起一种绝大的变动,劳工阶级要联合他们全世界的同胞,作一个合理的生产者的结合,去打破国界,打倒全世界资本的阶级”。此后,他开始更多地注意劳工、农村、妇女、青年问题。他的文章“战后世界上新起的那劳工问题,也是德谟克拉西的表现”,“应该要求一种德谟克拉西的产业组织,使这些劳苦工作的人,也得一种均等机会去分配那生产的结果”。妇女参政运动也是本着“现代民主主义的精神”而起的,“妇人问题彻底解决的方法,一方面要合妇人全体的力量,去打破那男子专断的社会制度;一方面还要合世界无产《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984年版,第5、525页。

《劳动教育问题》,《李大钊文集》(上),第32页。

阶级妇人的力量,去打破那有产阶级(包括男女)专断的社会制度”②。现在的文明,“非把知识分子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民主制度下,选民的“大多数都在农村”,广大青年应当到农村去“安身立命”,一边劳动,一边去做“开发农村,改善农民生活的事业”,“把黑暗的农村变成光明的农村,把那**的农村变成立宪的农村”。③99年5月,李大钊将其负责主编的《新青年》杂志第卷第5号编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他依日本学者河上肇《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文为蓝本,在该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分两期刊载,实际出版日期分别为99年9月、月)。这篇文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经济思想史上的价值、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和剩余价值学。此后,他又以日本**创始人堺利彦的文章和译作为材料,撰写了《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一文,并且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解释历史、政治、社会问题。此外,他还撰写过介绍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阐述唯物主义在现代史学和社会学上价值的文章。④9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5月8日,蔡元培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北大教职员发起挽留蔡校长运动,李大钊是被推举赴教育部交涉的8名代表之一。5月8日,李大钊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强盗世界与秘密外交》一文,指出当时的群众爱国运动“并不是本着狭隘的爱国心,乃是反抗侵略主义,反抗强盗世界的强盗行为”;号召人们“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他又发表《太上政府》、《新华门前的血泪》等短言,抨击干涉中国政治的外国领事馆,对罢课请愿的学生表示同情。月日,陈独秀在散发传单时被捕。李大钊因与陈关系密切,亦被京师警察厅秘密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