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庶子,嫂嫂请自重! 第四十一章:宁国府完了(1)(1/3)

内阁票拟权,即是阁臣看完奏折,给出处理意见。

阁臣把处理意见写在票上,票附在奏折上。

谓之票拟,内阁大臣的参政权力就是这么来的。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以谋反罪杀了胡惟庸,从此废除宰相制。

慎用宦官、禁其识字,然明朝中叶以后。

权势之争使太监与外廷相互制约,内阁之权渐显峥嵘,一度凌驾于宰相之上。

万历年间,张居正权倾朝野,内结太监冯保,操纵奏折之议,自己掌控票拟权。

他凭借着明帝国辽阔的驿站网络,将政令传遍四方,令行禁止,无一遗漏。

此刻的内阁权力,可谓登峰造极,无人能出其右。

内阁权利可谓巅峰,这些朱重八是不知道了。

大多数的批红是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

司礼监的批红权,则是实质意义上代皇帝行使权力。

紫禁城大明宫西暖阁内。

乾德皇帝已然阅览了许多奏折,很多事情内阁给出意见、司礼监通过。

乾德皇帝便不置喙,等到翻阅陈东生的奏折。

乾德帝微微一顿,道:“这个陈东生.......朕记得此人素有直名。”

“万岁爷好记性!这陈御史确实小有直名的,前儿由内阁议定。

吏部文选司奏过,选为京畿道监察御史,不日就要述职了。”

戴权弯着腰,一脸谦卑而又谄媚。

历朝历代,皇帝对待奏折,大多都是“留中不发”。

但大楚朝不是这样,圣祖、太宗、弘历、已历三朝。

太上皇禅位退居于幕后,圣祖仁皇帝有训戒,奏折若不抄发,群臣可以群起反对。

特别是前三位皇帝和现任天子,都是自诩“励精图治、自比尧舜”,十分爱面子。

况且,陈东生这种直臣和清官一样,皇帝若是胡乱处置,不就是昏君行为么?

戴权细声细气道:“陈御史所参之人是昔日宁国公曾孙贾珍,其祖父贾代化也有功勋。

贾家小宗荣国府,和王子腾有姻亲关系.......”

说到这儿。

他抬眼看了下沉默不语的皇帝,突然朝自己掌嘴:“是老奴多嘴了,以万岁爷的记性,怎会不记得呢。”

戴权收了贾珍孝敬来的礼物,所以才帮着提了一嘴,不过也只是点到为止。

这个近侍太监,和六宫都太监夏守忠一样,是乾德皇帝从小玩到大的玩伴。

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正因此皇帝对他们的信任比寻常臣子高得多。

乾德皇帝默默看着那几份九省统制王子腾的奏折,忽然笑道:“王爱卿在帮朕整治九省兵备。

戴权你提醒得好,那依你看该如何处理贾珍呢?”

“万岁爷,老奴自是依万岁爷的圣明独断。

万岁爷让老奴往西,绝不看一眼东。”

戴权面白无须,笑得很真诚。

“你这老货!”

乾德皇帝原本审视的神态,被他这番话逗得雨阴转晴,笑骂了一句。

内阁的意见都是“交三法司议处”,司礼监就打了一个“√”。

“此事,太上皇那边也需顾忌。”

乾德皇帝稍加斟酌,提起朱笔写下了几行红字。

戴权一瞧,连忙阿谀奉承:“妙!万岁爷英明神武!”

大楚朝规制,但凡大小官员奏折,皇帝阅览之后传六科廊房。

着六科都给事中、给事中传抄、校对,再刊发邸报、明发天下。

绣衣卫提督衙门、刑部衙门、都察院衙门得到传令,验证调兵勘合,发出牌票。

提督纪纲,百户徐彪,刑部尚书兼阁臣传刑部谳审司郎中赵怀中。

都察院左都御史下达西城兵马司指挥,三队人马汇合,执行皇帝圣令,往西城宁国府而来。

按惯例,官员被弹劾要待家等候,楚朝勋贵也是一样。

贾珍这边正在寻思,对付陈东生的计策。

此时却得知弹劾他的奏本上达了天听,贾珍就不敢出门了,对陈东升愈发恨极。

奏折的上传、批阅、下发,要经过好几个部门,好几道程序。

有时候不是三两天就能有答复的,在贾珍焦急万分之中,三日的时光也匆匆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