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缘 第二十二章 伤 逝(1/3)

x,最快更新血缘最新章节!

春节过后上班头一天,局里散会后,科长向他具体介绍并安排了有关学籍管理方面的工作。他在回家经过影院的时候,顺便去给吴姐拜年。

云英正好从小二楼上下来。她穿着一件崭新的猩红站领印花褂子,洋溢着新年特有的喜庆气氛。彼此拜过年,她说:“一块到我家去吧。老梁昨天从乡下回来了,你们还没见过面,是吗?他知道你调下来的事了。”

他觉得春节期间空手去不太合适,可事先又没有准备。心里正犹豫呢,她不满地看他一眼:“怎么了?痛快点。”

“那就去吧。”他笑着说。他喜欢吴姐的爽直。

她问建华回来没有。他说没有。她脸上立刻黯淡下来,自言自语地说:“哼,我就知道他没回来。他在学校里忙什么呀!谁会像他这样,过年都不回家?真可笑……”

出了影院大门,横穿过公路来到水泥桥上。她回头朝那几幅高大的电影宣传牌望了一眼,说:“那幅《廊桥遗梦》还是他画的呢。他对原创做了大胆改动,效果相当不错。等到那部电影上映的时候,观众和过路的行人无不驻足赞叹。其他那几幅画牌都换过好几回了,只有这一幅我没让换掉。”

“哦!能看得出,那一幅明显旧了一些。”

“他很有才华。毕业以后如果能留在北京,对他事业发展会有很大好处的。不过,我还是希望他能回来。我也知道,我这样想很自私。”

他心里又对哥哥嫉妒起来,掠过一丝隐痛。

向南沿着河边的人行道走了没有多远,横过公路。他注意到她家那堵高高的红砖院墙上面,多了一块大大的白茬的木制窗户挡板。她说:“前一阵,大姐用我家那间储藏室开了一个日用百货小卖部,生意还不错。年前歇业了,现在还没开张。”

“哦!我说呢,上次来的时候,还没看见有这样一块挡板呢。”

她说大姐翠英一家挺不容易。“她初中刚毕业,就作为知青去了新疆,在建设兵团跟大姐夫相识,结婚以后,两三年才回来探家一次。前年落实回城政策,全家回来以后工作一直安排不下,大姐夫只好到菜市场去卖猪肉。大姐在我家开这个门头,也能顺便照顾一下乐乐。她下午放学早,我还回不来。

拐过墙角是一条小胡同。她按响了门铃。她说,这条小胡同里面的几个大院里,住的都是剧团里的家属。剧团迁走以后,多数人家没有搬走。

门开了,建工看到一个又矮又胖的年青人,穿着一身崭新的深蓝中山装,圆圆的脑袋上戴着一顶黑色呢绒鸭舌帽。云英称他“老梁”,作过介绍以后,建工怀着崇拜的心情,虔敬地弯下腰叫了一声“梁老师”。梁蒙热情地请他进屋。经过过道一边的厨房和狭长的院落,登上几层青石台阶来到外间,粱蒙把他让到桌子一边的靠椅上,自己坐到另一边,跟他聊了起来。云英忙着沏茶。梁蒙皮肤细腻白净,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他坐在那把椅子上,脚尖刚好着地,两条粗腿显得特别臃肿,腆着弥勒佛一样的大肚子。他说起话来有些气喘,显得有点力不从,但是声音宏亮,共鸣腔突出,带着浓重的省城口音。

乐乐穿着一身崭新的花衣服从南屋出来,一边用手撑着一根红毛线玩着翻杠。云英问她还认不认得建工舅舅。她冲着他笑了笑。梁蒙说,听云英说他调到教育局了。建工感激得说,多亏有吴姐帮忙。

云英接着说:“哪来的客套,我拿你的事就当是建华的事来办!”

梁蒙说,他常年在外,建华对这个家帮过很多忙。他那一对圆圆的亮亮的黑眼珠富有表情地转动着,配合着他的表情。

云英端上茶,建工忙起身接过去,斟上一杯递给梁老师,又斟了一杯要端给她。她接过去又放到桌子上,让他喝。她坐到一边的矮凳上。乐乐上前趴到她背上,侧过脸来看着妈妈问:“建华舅舅怎么没回来?”

她拉着乐乐搭过来的两只胳膊,说“你建华舅舅学习很忙,暑假才能回来——建华也真是,放了假也不想家……”

梁蒙若有所思地说:“北京正月十五办玩的活动多,他或许在帮人画画挣钱呢,也许在学校里搞什么创作。”

“建工你不知道,老梁这人特别赏识有才气的青年。他在团里是唯一一个科班出身的,他还是全国著名京剧裘派传人王尚林的门下弟子呢,是举行过正式拜师仪式的……”

“我不愿意老在别人面前提这个!——你吴姐这人就好张扬。”

建工接着说:“不不,哥哥早就跟我提到过你。我确实对你有一种崇敬的心情。在我看来,京剧是一门传统艺术。受你影响,我喜欢上了京剧。”

吴姐惊喜地盯着他:“是吗?你也喜欢上京剧啦?”

“我还特意买了一盒王尚林老师的唱腔磁带。他的唱腔飘逸洒脱,刚柔相济,我还喜欢听四大名旦,晚上我都是一个人在学校里,经常听,逐渐就听上瘾来了。”

“哈,老梁你看,这回你又找到知音啦!”

梁蒙脸上放着光,微笑道:“说‘崇敬’这个词就过分了。”

乐乐跑到爸爸跟前,用两只小手拍着爸爸挺着的大肚子笑着说:“我爸爸还演花和尚鲁智深,鲁智深有个大肚皮!爸爸,你演过猪八戒吗?你去演猪八戒吧,扛着锄头去打白骨精,嘻嘻……!”

云英皱起眉头,用手指着他的大肚子说:“老梁啊,我看你怎么又胖了呀!你少吃点不行吗?再这样胖下去就没法上台啦!”

他窘着脸笑着,像是学生犯了什么过错,辩解说:“其实……我也没多吃,不过饭还得吃饱……它要胖,我又什么办法?——爸爸肚子小了,谁来演花和尚猪八戒呀,是不是呀乐乐?”

乐乐还要逗,云英不让她打扰大人说话。梁蒙接着刚才的话跟建工说:“不过,京剧确实有它很强的生命力。你提到的旦角也分好多种,有青衣、花旦、老旦,还有刀马旦、武旦、彩旦。”

云英问他都听过什么旦角,他一连说出了马昭仪、崔莺莺、杜丽娘等几个人物。

粱蒙说:“你说的这几个,行当里叫青衣,又叫正旦,主要是中青年妇女形象,唱腔端庄,庄重。”

“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喜欢听悲剧,每段唱腔都有各自的故事背景,所以它又比流行歌曲更加丰厚,深沉,听起来那真是幽怨、凄婉,如泣如诉,有时听着听着,眼睛里就会不知不觉地充满了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