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门小户 第 26 章 第 26 章(1/3)

x,最快更新小门小户最新章节!

“胡说!”

丁氏斥道:“你不成亲,难不成还想打一辈子光棍啊?你看看你自己,不少胳膊不瘸腿,还有一份好差事,像是打一辈子光棍的样子吗?”

丁氏拍了一下陶砚的胳膊,“打光棍这种事,留着别人做就行了。”

“你跟人家抢什么?”

“害臊不害臊?”

陶砚哭笑不得,他给自己灌了两口茶咽下了喉咙里的饭,又想了个理由,“娘,你知道的,我,对了我还年轻,还不到二十呢,不急着成亲。正所谓立业成家,先立业再成家,等我二十岁了再成亲也不迟。”

“爹和你成亲的时候都二十一了呢。”

“你爹那是没人给他张罗,”丁氏反驳,“你爷奶死得早,你爹才十几岁呢就磕磕绊绊的长大,所以才这么晚成亲。”

“你看看你周围的人。”

“你干爹他儿子,你温叔他儿子,是不是都是十七八岁的时候就成亲了?这还算晚的呢,住我们后头的孙秀才家,他大儿子和你一般大,十五岁就成亲了。”

陶砚低着头吃饭,不说话了。

丁氏见他这个样子,也知道是怎么回事,无非就是觉得自己前两次说亲,结果都不好,最开始的那个姑娘庚帖都换了,结果后来她外出上香,摔断了腿,然后就觉得陶砚自幼丧父,命硬。

哭着闹着要退婚。

丁氏当时觉得强扭的瓜不甜,退了也就退了,关键是后面说的这个,对方是温家的女儿,他温叔对陶砚来说亦师亦父。

两家说定了婚事之后,温家的鸡半夜打鸣,狗也狂吠不止,总而言之就是一副处处不详的模样,偏偏退亲之后又都好了!

如此,陶砚才有了心结。

但丁氏活了这么多年,别的不说看人看事还是很有一套的,单单看温妍和陶砚退亲之后不久就嫁给了一个穷秀才。她就知道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要知道,他温叔是一直不喜欢读书人的,把女儿嫁给陶砚也是他先提的。

但这事她不能说破。

因为自从当家的死后,张家和温家对陶家都帮助良多,若是说破了两家人以后相处起来肯定会很尴尬。

而且陶砚和他温叔还一起在县衙当差呢,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不过是温家母女有着小心思导致两家婚事不成,还真没到那样的地步。

如今,她已经借着郡城大师的口,把陶砚的命数掰回来了,接下来就是给他找个好姑娘,一家人和和美美的过日子。

其他的,不必要去计较太多。

所以看着陶砚现在的模样,丁氏想了想,捂着脸假哭,“我的命好苦啊,小小年纪就被爹娘卖了,好不容易熬出了头,赎身出来和当家的成亲。谁知没过几年当家的就死了,留下我们孤儿寡母……”

陶砚吃饭的动作停了下来。

他有些无奈地抬起头,喊了声,“娘”

至于吗?

丁氏不理会,继续哭诉,“想我整日在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一天到晚不是从这间屋子走到那间屋子,就是从那间屋子走回这间屋子……”

陶砚看着他娘,嘴角抽搐。

他们家把二门封了,另在后面开了个角门,然后把第二进正房和左右两边厢房以及对应的耳房都赁了出去。

如今家里只剩下了前院的五间倒座房,大门旁边的小厨房,以及后来加盖的一间大厢房。他如今住的就是加盖的左厢房,这间大屋隔成了前后两间,前面是他的书房,后面则是住人的内室。

至于她娘就住在五间倒座房之一里。

而这五间倒座房,其中的两间还赁给了许婶子祖孙。

剩下三间一间是他们家的库房,放着些旧衣裳旧家具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平日里都用大锁锁着,另外一间则是她娘住着,剩下那间是待客用的。

所以他娘的意思,是她每天从自己那屋走到待客那屋,然后又从待客那屋走到自己那屋,这样来回走动吗?

而且没人说话是从而说起?

许婶子婆孙不就是娘当年看她们可怜,特地让她们住进来的吗?一来显得家里人多不会被有心人惦记,二来也是积善行德了。

不然怎么会只收一百文?

丁氏见他不上当,干脆也不装了,瞪了他一眼,“我好不容易看上了一个丫头,你还不愿意娶回家来陪我,那柳二丫我看着挺好的,说话爽利,人也知理。”

“娘看人错不了,她是你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姑娘。”

“再说了,你们两个还见过呢,她就是那个帮你抓住了贼人,你还分了她二两赏银的姑娘。有这样的勇气,娘活了这么多年也没见着几个。”

“是她?”

陶砚惊讶了,他没想到居然这么巧,娘给他找的居然是上次在码头有一面之缘的姑娘。如今娘一提起这个人,他的脑海中就浮现出她拽着自己衣裳不放的样子,以及那双明亮的大眼睛。

他一时愣住了。

丁氏看着他的表情,眼珠子一转然后道:“你不想娶她,难不成想娶我们后屋住的崔玲?你要是想娶啊,那我明儿就托人去后面提亲去。反正她娘一直想着把女儿嫁给你,好让我给他们家免几年的租子呢!”

崔玲?!

那个崔秀才的女儿,一见了他就低头红脸,扭扭捏捏,声音小的跟蚊子似的,今年才十四岁的崔玲?

陶砚打了个寒颤,疯狂摇头。要让他娶她,他宁愿打一辈子光棍!

“娘,不行,崔玲绝对不行!”

“那就这么定了!”

丁氏拍板,“等你下次沐休,你就上柳家去,到了人家家里可要多干活少说话,做父母的都喜欢这样的女婿,知道不知道?”

……

被他娘丁氏叮嘱着去了要多干活少说话的陶砚,沐休这一日穿着一身新衣,早早的就出门了。丁氏没有陪他一起去,而是托了爱做媒的石嫂子帮忙,不出意外的话,这一回去正好就把亲事定下。

陶砚手里拎着几个点心盒子,跟在石婶子的身后,他娘喊人石嫂子,到了他这里自然是长了一个辈分,喊石婶子。石婶子今年四十多了,不但从小看着自己长大,如今还是自己的媒人,陶砚自然不能让对方就这么走路去。

于是便去租了一辆马车,两个人一个坐在前面赶车一个坐在后面的车厢里,一个多时辰的颠簸后终于到了柳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