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92章 祖冲之(1/3)

x,最快更新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

第292章 祖冲之

张衡能得到后世的敬仰,这是各朝各代很多人没有想到的。

在各朝古人看来,张衡最大的成就就是文学造诣,毕竟汉赋四大家的名号还是非常响亮的。

至于张衡在科学方面的成就,大家并没有在意。

可现在听主播的意思,张衡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全在于大家所忽视的科学成就。

而且令大家最羡慕的一点,就是后世人以张衡的名字来命名星星,这是何等的殊荣。

如此一来,各朝各代很多对科学方面有所造诣的人瞬间激动起来。

既然鲁班和张衡能被后世人铭记,从而流芳百世,那他们会不会也有这个千古留名的机会呢

想到这里,各朝一些对自己很有信心的人在弹幕上询问主播。

苏晨大致扫了一眼,特别注意到一人,正是他接下来要介绍的祖冲之。

尽管如今已无从知道缀术的具体内容,但从该书在唐代官学中的学习年限及史书中相关的零星记载,仍然可以想见其学术价值。

“由于受父辈的恩荫,祖冲之少年时进入国子监读书,还跟随他祖父的朋友天文学家何承天学习天文学知识。”

缀术五卷,据史书记载,有数十篇。

“祖冲之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爷爷给他讲斗转星移,父亲领他读经书典籍。”

“也正是在总明观任职期间博览群书,才有了后来延续数百年的巨著大明历。”

“同时,主张决不把自己束缚在古人陈腐的错误结论之中,并且亲自进行精密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

祖冲之作为他的前辈,他是非常敬重的。

“家庭的熏陶,耳濡目染,加之自己的勤奋。”

其二是由面积差求边长或圆的直径,由体积差求边长或球的直径等内容。

用后世的话来说,他和祖冲之都是科学方面的顶级人才。

该书内容分为三部分,其一是确定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准确到小数点后六位。

“在这里,祖冲之接触了大量国家藏书,包括天文、历法、术算方面的书籍,具备了借鉴与拓展的先决条件。”

“他把从上古时起直至他生活的时代止的各种文献、记录、资料,几乎全都搜罗来进行考察。”

祖冲之在圆周率π方面的这一成就,领先西方一千多年,可见祖冲之有多么厉害了。

“祖冲之后来又到总明观任职,当时的总明观是全国最高的科研学术机构,相当于古代的中国科学院。”

也正因为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人们以祖冲之来命名月球背面发现的一个环形山谷。

孝武帝刘骏去世后,然后是残暴荒淫无道的刘子业继位。

其三是天文历法中的有限差分法,他对天文的很多研究就是借用这一方法。

“由于祖冲之博学多才的名声,被南朝宋孝武帝派至当时朝廷的学术研究机关华林学省,从事文史撰述和历算研究工作。”

“西晋末期至十六国时期,北方发生大规模战乱。”

祖冲之所在的整个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父亲祖朔之颇有学识,常被邀请参加皇室的典礼和宴会。”

尽管祖冲之很早就编撰出了大明历,但可惜南北朝时期君主无能,一直被耽搁了。

但要说祖冲之最为人所熟知的,那必然就是祖冲之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圆周率π。

“使祖冲之对自然科学和文学、哲学,特别是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青年时代就有了博学的名声。”

内容深奥,隋朝掌管天文和数学的官员都看不懂,是自汉魏至隋唐水平最高的数学著作。

“祖氏家族世代掌管历法,家学渊源颇深,对天文历法的学习和研究十分重视。”

到了唐朝,缀术被列入官方的“十部算经”之中,成为国子监的必读教材,需学习四年,是学习期限最长的算书。

“祖冲之的曾祖父祖台之,曾做过东晋的侍中、光禄大夫。”

徐光启可惜了,祖冲之的数学专著缀术失传了。

是祖冲之在注解九章算术的基础上和儿子共同完成,包含了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计算方法等。

尤其是汇集了祖冲之数学研究成就的数学专著缀术,更是让他钦佩。

“祖冲之曾在著作中自述说,从很小的时候起便爱好数学和天文。”

朱棣大明历在祖冲之生前一直没有被朝廷采纳,想必祖冲之临死前都是充满遗憾走的。

唐朝以后,战乱不断,算书散失很多,缀术也在北宋时期失传。

一年后,十七岁的刘子业被叔父刘彧杀死。

“总明观内分设文、史、儒、道、阴阳五门学科,实行分科教授制度,请来各地有名望的学者任教,祖冲之就是其一。”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主要成就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个领域。

“429年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出生于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丹阳郡建康县。”

“祖冲之的先辈从范阳郡遒县迁徙到东晋国都建康,并定居下来。”

“祖父祖昌做过南朝的大匠卿,管理朝廷的土木建筑工程。”

成功篡位后的刘彧,和侄儿刘子业一样,残暴无道。

政局随时更替,江山动荡不稳,君主也昏庸无道。

使得祖冲之的大明历在有生之年,便一直未获朝廷颁布施行。

或许那时的祖冲之,面对一個又一个接踵而至的昏君,早已断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念想。

直到祖冲之去世十年后的梁天监九年,祖冲之之子向梁武帝萧衍上书三次。

才最终实现了祖冲之的生前愿望,大明历正式被朝廷采用。

那一年,离祖冲之编写大明历已过去整整48年了。

这部由梁武帝萧衍下令启用的大明历,后来历经陈、隋、唐、宋数朝,陆续被沿用达近八百年之久。

直到南宋时期,杨忠辅创制更精确的统天历之后,大明历才正式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