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 嫣嫣三姐妹(1/4)

x,最快更新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最新章节!

嫣嫣三姐妹

(嫣嫣)

从小嫣嫣就觉得自己的爸爸妈妈很厉害, 他们勤劳,善良, 还会教她很多道理, 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

嫣嫣自己也很有主意,别的同学毕业后都想着分配一个好工作, 但她和另外几个同学都想回老家干一番事儿出来。

“我们支持你, 你想做就去做。”

得到父母支持的嫣嫣充满了干劲儿。

她拿着学校给的推荐信,来到了幸福镇政府, 通过了笔试面试, 最后给她分配到三道沟那边去扶贫开路。

和她对接的不是别人, 是刚来这不久的副队长。

说实话, 他们这地儿吧, 说不上太穷, 但条件一定没有别的县好,通电虽然早一点,但他们的特产实在是太少了。

经济拉不上去, 百姓的生活也就那样。

所以他们镇上的工作人员其实挺少的, 副队长石锦州就像个打杂的, 啥都干。

他跟嫣嫣说起三道沟那边的情况, “.....重点是路, 其实把路修到他们生产队门口,村民的生活就能提升不少了, 就说那边有一户人叫侯长亮的同志, 他们家自己种菜, 卖菜,还带动了村民, 可就是运输不好办。”

嫣嫣点头,“这个我知道。”

“你知道啊?”

石锦州这才想起这姑娘就是他们镇上的人,“你是三道沟的?”

“我是田家岗生产队的,”嫣嫣笑道。

“哦哦,”石锦州想起那个生产队了,“那个生产队好啊,前些年实验的茶林和花椒林都不错,其中有一户杨继西同志家,他们还包了山头种茶,现在开了桃林,还养鸡呢,也带动了很大的发展......”

嫣嫣微微一笑没说话。

石锦州见此挠头,“你好像姓杨,那这位杨继西同志是?”

“是我的父亲。”

嫣嫣道。

石锦州竖起大拇指,“你父亲是非常让人敬佩的同志!”

“谢谢。”

嫣嫣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特别是知道杨继西出钱帮着一起修别的路后,更觉得自己不如父亲干的事儿多。

候奶奶热情地邀请在自家住下,嫣嫣也没客气,带着自己的粮食和包袱住进了侯家,她和三道沟队长一起把三道沟走了个遍。

嫣嫣发现他们这很适合种蔬果,而侯长亮也正在带动大伙儿一起干,很多年轻人都去打工了,剩下的劳动力其实并不是很足。

但种菜这一块他们都是可以的。

大伙儿都是庄稼汉,种菜自然是他们的拿手本领。

所以重点还是修路。

嫣嫣四处跑,得到的消息都是各个地方都在修路,但三道沟因为这条路实在是太长了,得花不少钱,要想通路,那还得等好几年。

嫣嫣等不了,她手里有房子有商铺,所以钱并不是很大问题,但她也没有乱花。

“水泥路咱们一时半会儿不行,这石子路咱们总得安排上吧?”

开会时,嫣嫣说起这件事,石锦州深以为然,帮着一起联系有挖机的人。

嫣嫣则是还要与三道沟那条路涉及田地的人家沟通交流,以免挖机来的时候,伤了和气,这要是吵起架,打了起来,那这修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打小就在农家长大的嫣嫣,可知道有些婆婆婶子的战斗力是很强的!

有些人家很好说话,可有些人家就怕伤到了自己的田地,十分抗拒。

三道沟队长和嫣嫣分开行动,来回跑了不知道多少趟。

石锦州都把挖机联系好了,他们这边还在沟通。

嫣嫣是个不认输的,她非常执着,每天天刚亮就在那不同意的人家门口一站,然后提着点小东西啥的,笑眯眯地喊着大爷大娘。

被她缠得没法子,最后还是同意了。

嫣嫣也保证挖机来的时候,会盯着点,绝对不会让他们的田地受到啥问题。

三道沟路通了的时候,嫣嫣松了一大口气,谁能想到为了修一条路,前前后后一共花了他们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呢?

不过领导对嫣嫣的表现十分满意,过年的时候还给她加了一份年礼。

那是石锦州的份,他给了嫣嫣。

嫣嫣觉得很不好意思,想着石锦州今年不回家过年,还把年礼分给了自己,那这年还怎么过?

所以就提着东西敲开了石锦州办公室的门,石锦州自然是不接受她还回来的年礼。

想了想后,嫣嫣回家跟杨继西说了一声,杨继西给宰了两只鸡,给镇上送了一只,再给石锦州送了一只过去。

石锦州本不想要,结果杨继西道,“这是我们做乡民的一点心意,家里几百只鸡呢。”

没想到石锦州干巴巴地道,“我不会做。”

杨继西:.......

于是就请石锦州在铺子上吃的鸡,嫣嫣在老家,所以是杨继西和刘章等人陪着他一道吃的。

等石锦州离开的时候,杨二爷爷用大不锈钢盆把之前炖好后放在灶房没动过的鸡全给他装上了。

“这是炖好的,你回去后热一热就能吃了。”

这让石锦州都没有拒绝的理由,第二天他把自家寄过来的东西送到铺子上,也算是礼尚往来。

嫣嫣和石锦州发生特殊感情的时候,是有一次他们下乡遭遇了泥石流,要不是石锦州护着嫣嫣,嫣嫣就完蛋了。

后来嫣嫣和他又分到了崂山移居的事儿,二人在那边来回跑,天天都在一起,渐渐的感情也越发深,所以石锦州告白时,嫣嫣大大方方地应下了。

结婚后,二人的工作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做得不对,石锦州也会在开会时批评她。

工作是工作,感情是感情,这都是分开的。

他们也会吵架,但每一次都不超过一天的时间,因为石锦州和嫣嫣都会在冷静下来后,很严肃地告诉对方晚饭后开个小会。

就是他们小家的家庭会议,会上二人会做出批评以及自我批评,这导致有一天他们的孩子写了一篇作文,让他们一家三口出了个名。

杨继西和孙桂芳都知道这事儿了,对此他们表示小两口做得很好。

有事儿就当面说,当面解决,不要藏着掖着,然后冷战啥的,这是最不可取的。

有啥事儿当面吵就完了。

石锦州的老家是隔壁城的,每一年二人都会带着孩子回家过年,然后再回嫣嫣娘家住些日子。

公婆也是开明的,他们家在石锦州结婚后便分了家,很公正地分的。

因为公婆跟着小叔子一家过日子,所以嫣嫣夫妇每年会给一笔养老钱,不只是他们,其他兄弟也是这么出的。

至于带孩子,杨继西他们会帮着带,反正铺子就在镇上,接送孩子都方便。

嫣嫣靠着自己的努力上升了不少,但也迎来了调动。

因为崂山那次的事儿,上头很看好她,于是让她去隔壁县劝另一住在山里比较危险的人们移到安全区居住。

即便是隔壁县,可也意味着二人要分开了,石锦州和嫣嫣的心情自然受到影响。

孩子也感受到了。

吃过饭后,嫣嫣主动道,“收拾好后,我们开个小会吧。”

孩子也会参与对话,而不是让他去做作业,他们是一家人,自然要一起开会的,不管孩子听不听得懂。

石锦州点头。

等收拾好碗筷后,一家三口围着坐在一起。

孩子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偶尔他们也会问自己怎么想的。

孩子努力想,然后告诉他们自己是怎么想的。

石锦州每周五傍晚都会骑着摩托车去接嫣嫣回家,周末下午又会把人送回去。

嫣嫣工作的时候是很拼的,一件事她没有干好,是不会放手,也就是因为这一点,群众对她很是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