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孤本红妆 第601章:最长久的告白(2/2)

戚泽禹良久不言。

陈三思躬身不起。

不知过去多久,戚泽禹摆了摆手:“陈卿且先下去,此事朕自有决断。”

闻言,陈三思再躬身:“微臣告退。”

出了皇宫,望着喧闹的大街,陈三思心生躁意,便顺着人流绕道入了百汇阁。

百汇阁,集天下奇书,是读书之人心中的圣地,因百汇阁的要求极为严格,每日往来之人并不多。

而其中大半,此生无缘踏入第三楼。

然陈三思作为今年殿试榜眼,早早的便已拿了其中一个名额,获得了入百汇阁第三层阁楼的资格。

兴之所至,他并未像往常那般直入正书区域,而是入了杂书区。

此处多是奇闻怪谈,或民间略有深意的话本,但能被百汇阁收入,便代表了其中意义不凡,要是运气足够好,或许还能这里面发现些极为有趣的东西。

陈三思曾听人提过,但并未放在心上。

可今日恰巧空闲,无所事事,便兴起了来此处打发时间的想法。

半响,陈三思的目光落到角落中存了厚灰的书上,显然,这本书已有许久未曾被人打开过。

陈三思心神一动,终是将其抽了出来,轻轻的拍去书皮上的灰尘,这才瞧清楚书名。

原是一本来自民间的著作。

半响,陈三思忽而一笑:“既然今日有缘,那就让我瞧瞧,所谓的奇闻怪谈到底有多奇怪吧。”

说罢,他寻了空位落座,翻书细阅了起来。

这一看,他便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遍寻多时找他不着的孙九道终是在百汇阁三楼寻到了他,一时哭笑不得的坐在他的对面。

见陈三思不知在看什么,一目十行速度极快,不由乍舌:“你这般看书,能看得进去吗?”

陈三思头也不抬,又翻了一页:“民间话本,囫囵吞枣足以。”

二人相识十数年,孙九道当然知晓眼前的人在某些时候说起话来有多气人,梗了梗道:“你莫要噎到了自己。”

“不会。”

话落,陈三思速度又快了几分。

起先,孙九道不曾注意,而后便凑过去一起看,待看见其中一段内容时,讶异的轻呼了一声。

“这书,我也看过。”

听闻此话,陈三思终于舍得从故事中抽身而出看了孙九道一眼:“你看过?”

“当然。”孙九道笑意盈盈:“这么多年来,你差点成了书呆子,而我……从不争第一,便只能看些闲书打发时间了。”

“你,不争第一?”陈三思奇奇怪怪的打量了他一眼:“那你为何一定要与我争个输赢,孙姓探花郎?”

话落,孙九道半开玩笑,不慎在意自个儿又输了一次:“就不许我这个败了多年的人有一点点的胜负心?”

“随你。”陈三思轻叹一声,语气中夹杂着几分古怪:“话说,你这也算是越挫越勇了。”

“还是得多谢三思兄从不手下留情,否则我能哪能位至探花郎?”孙九道摇了摇头,却是感慨不已:“我本以为,你已是我难以跨越的大山,却没想到,山外还有山——温墨言,三思兄可曾听说过他?”

陈三思绞尽脑汁:“听说,身子骨不大好。”

说罢,他又沉浸于书中的世界。

见他如此,孙九道不太满意:“这书何时不能看?”

说完,见陈三思还是没有半分反应,孙九道认命低叹,突然伸手将书从陈三思手中抢走。

待对方瞧过来时,孙九道神秘一笑:“你既要看,我就给你看点更刺激的,跟我来。”

二人往杂书区行去。

不多时,孙九道在一面书墙旁站定,熟门熟路的打开了其中一个柜子,从柜子最深处拿掏出一张泛黄的纸,在陈三思面前逛了逛:“你可知这是什么?”

陈三思:“什么?”

“一张极有意思的纸。”孙九道不再多言,将纸递给陈三思,解释道:“听说这张纸是夹在这本书中的,与书中的故事牵连甚深,若是结合起来,便是一则‘巾帼不让须眉’或‘偷天换日’的故事。”

纸上内容浅短。

阅完,陈三思面露冰冷:“荒唐!”

一边低斥,他一边准备将记载了‘荒唐’之言的薄纸揉碎。

见状,孙九道连忙去拦,却没有拦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张纸被撕成两半,抛落在地。

“升平皇一生功绩,不可以言语论之言,此纸所书,无异于对其极大的折辱,论罪当诛!”

孙九道略为头疼:“关键是,是谁著此书、写此纸,无人可知啊……”

既然什么都不知,又去诛谁?

听罢,陈三思摇了摇头,兴致全失:“不过是商人的手段罢了。”

说罢,他转身而去。

孙九道愣怔后,连忙跟上。

隐约间,被撕成两半的纸似乎重新拼合,露出其中内容。

‘古有一帝,以海清河晏,四海升平为志,故帝号升平,然其实为女身,巾帼不让须眉,以己力平复天下,后与君门君将军

相识相知,两情相悦,此后二人缔结百年良缘,生时共赴白首,死后同葬一穴,此生两不相负。’

生死不悔。

全书(完)

</div>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